無需長篇大論,觀看認證ISO14000\ESD防靜電認證先進的技術視頻,讓你瞬間愛上我們的產品。


以下是:認證ISO14000\ESD防靜電認證先進的技術的圖文介紹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全體員工將開拓進取,爭創,保質保量的完成每一個 臺州溫嶺ISO9000認證產品,我們竭誠為廣大客戶朋友提供的臺州溫嶺 臺州溫嶺ISO9000認證技術和服務,熱切希望同各界朋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心協力,共創美好未來!



《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48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 1、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序言,經濟發展在依賴環境和自然資源支持的同時,又對環境質量產生著不利的影響。20世紀下半葉,人類的發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突出表現在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及過度浪費造成的資源短缺方面。1992年世界100多個 首腦,聚集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高峰會議,簽署了“二十一世紀行動綱領”,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模式,開創了環境保護的新時期。,環境具有相對性人類環境形成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功能生活環境及生態環境環境的定義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2、、自然遺跡、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和鄉村等。,環境,資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過程和支持系統。資源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有限資源可更新資源:可再生(動植物)、可循環補充(水、土壤)、可更新的不可更新資源:可回收(金屬礦物等)、不可回收(石油、天然氣等)無限資源:如太陽能、潮汐能、風能、海水、地熱等數量豐富穩定且用之不竭的資源,資源,資源,資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過程和支持系統。包括:水、氣、熱等自然物質系統;農業生態系統;森林、草原、淡水、沿海等生態系統;水產資源;陸地野生動植物資源。資源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有限資源可更新資源:可再生(動植物 3、)、可循環補充(水、土壤)、可更新的不可更新資源:可回收(金屬礦物等)、不可回收(石油、天然氣等)無限資源:如太陽能、潮汐能、風能、海水、地熱等數量豐富穩定且用之不竭的資源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也是對環境資源的消耗,二者具有復合效應,分類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消耗型、污染型、破壞型實質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分類及實質,現在世界上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和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酸雨水資源危機海洋污染森林減少耕地資源危機非農業占用、土壤沙化、土壤侵蝕、積水和鹽堿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城市環境問題水(供水、排水)電(供電、電訊)熱(供熱、排熱)氣(供氣、排氣)路( 4、道路和交通)環境建設、城市防災、園林綠化等,現在世界上的環境問題,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1930/12/1-4)日本熊本水俁病事件(1953-1956)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0初)美國多諾拉事件(1948/10/26-31)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2/12/5-8)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60年代)日本富山疼痛病事件(1955-1972)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米糠油事件(1968/3)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12/3)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污染事件(1984/4/26),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至4日,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工廠排出的 5、氣體在近地層積累。據推測,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達到每立方米25至100毫克。3天后有人發病,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心臟病、肺病患者殘廢率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40年代初,美國洛杉磯市的250多萬輛汽車共消耗汽油1600萬升,向大氣層排放大量廢氣。廢氣在陽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多諾拉事件多諾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該鎮處于河谷中,大氣污染物在近地層積累,發病者5911人,占全鎮人口43%,死亡17人。倫敦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1948年10月5日至8日,英國倫敦市被濃霧覆蓋,使燃煤產 6、生的煙霧不斷積聚,4天中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多1000人,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和心臟衰弱死亡,分別為前一周的9.3倍、2.4倍、5.5倍、2.3倍。,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來,該市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城市空氣。1961年哮喘病在四日市發作,1964年出現哮喘病患者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殺。1972年共確認哮喘患者817人,死亡十多人。水俁病事件1953年至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污染水體,使魚中毒,人食毒魚受害。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疼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 7、日本富山縣神通川城。鋅、鉛冶煉廠排放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流,灌溉農田后使稻米含鎘,居民食后中毒。1963年以前死亡人數不明。1963年到1979年共有130人患病,其中死亡81人。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生產米糠油時多氯聯苯混入油中,人食后中毒。16人死亡,受害者1.3萬人,并有幾十萬只雞死亡。,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博帕爾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市郊“聯合碳化殺蟲劑工廠”45噸異氰酸甲酯氣體溢出,造成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一周后,有2500人死亡,15萬人接受治療,重癥者有4000多人。這一世界矚目的慘劇,是工業國的“公害輸出”帶來的惡果。切爾諾貝 8、利核電站污染事件1986年4月26日清晨,位于烏克蘭基輔北面大約13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熔化燃燒,保護殼爆裂。當場死亡2人,204人受到輻射損傷。220萬人居住區受污染,13.5萬人被迫疏散。至1990年初,死亡人數達237人。放射性物質在歐洲上空至少漂游三周。,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控制人口加強教育強化環境管理依靠經濟實力和科技進步,我國的環境狀況,我國有500多座城市,大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的不到1%我國有七億多人飲用污染超標水我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聲超標環境中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1.46億噸,大部分未經處理隨意堆放我國荒漠面積有1 9、53萬Km2,每年有2100Km2論為沙漠人均森林面積0.11公頃,為世界平均的10%50年來,約有200種高等植物滅絕,400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我國的環境狀況,我國的環境狀況,環境管理的需要,立法和執行利益相關方的壓力金融機構股東、員工環境利益團體、消費者、公眾意識,形象,聲譽責任管理公司形象對企業的影響責任、成本、生意中斷、負面宣傳、形象受損,競爭力產品和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方面的競爭力對意識的影響環境行為的不同標準引起的貿易壁壘財務經濟杠桿(稅收、罰款)鼓勵減少污染政府、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鼓勵支持,環境管理的需要,環境管理的發展歷程,1972年:聯合國在斯 10、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1972年:聯合國環境署成立(UNEP)1984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我們的共同未來”1987年出版1990年:可持續發展企業理事會(BCSD)“改變的進程”1992年出版1991年:國際商會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憲章健全的環境管理16項原則,1991年:可持續發展企業理事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和IEC接觸,討論建立環境標準。 次ISO會議于1991年8月召開。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21世紀議程和里約熱內盧宣言”1994年:標準/計劃英國標準(BS775)、歐盟計劃(EMAS)、國際標準ISO,環境管 11、理的歷程,ISO系列標準架構,ISO14000的主要特點,以市場趨向為前提強調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強調污染強調持續改進強調系統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自愿性可操作性可認證性方法適用性,環境管理標準化應遵循的原則,不增加貿易壁壘可用于對內對外的論證、注冊等回避對改善環境無幫助的任何行政干預彈性原則定位于中小型組織總數的80%產品的份額越來越大經濟建設中,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積極參與全球市場受到壓力(消費者、政府等)確保認證審核員保持客觀性和獨立性,已公布的六個文號內容為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環境管理體系-原理、 12、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ISO14010環境管理體系-通用原則ISO14011環境管理體系-審核程序、體系審核ISO14012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審核員資格ISO14040生命周期評價-原則和指導方針,ISO14000系列標準架構,實施與運行3*結構與責任*培訓、意識與能力*信息溝通*文件編制*文件管理*運行控制*應急準備與反應,策劃2*環境因素*法律與其它要求*目標與指標*環境管理方案,環境政策方針1,檢查與糾正措施4*監測與測量*不符合,糾正與措施*記錄*EMS審核,管理評審5,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模式,手冊A層次,EMS 13、程序文件B層次,其他環境文件、表格、報告、作業指導書等C層次,按ISO14001標準描述環境管理體系的環境管理手冊,描述實施環境管理體系要素及所涉及到的各職能部門有關活動,詳細作業文件,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結構,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共包括五大塊,17個要素環境方針:兩個承諾,一個框架對持續改進和污染的承諾對遵守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和組織應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諾提供建立和評審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框架規劃環境因素法律與其他要求目標和指標環境管理方案,實施與運行機構和職責培訓、意識與能力信息交流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編制文件管理運行控制:對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活動加以 14、規范應急準備和響應檢查和糾正措施監測違章、糾正與措施記錄:保存期限一般為兩年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少一年一次管理評審:少一年一次,環境管理體系要求,ISO14001的基本特征,將尾端污染治理轉為全過程的污染控制。強調建立完整的環境管理體系,納入總體管理。污染必須持續改進提高,不能一勞永逸。處理任何一件事都要講究程序,做到文件化。以現行環保法規為依據,重在確定環境因素。,環境管理體系咨詢程序,企業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有關企業的環境背景資料)初訪(實地查看企業的生產現場,了解環境現狀)訂立咨詢合同書,商定工作計劃培訓(環境管理體系培訓、法律法規符合性培訓、建立體 15、系的方法培訓等)初始環境評審(指導識別環境因素,判定重大環境因素)企業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編寫指導文件修改試運行(企業組織)內部審核指導管理評審指導模擬審核(認證),如何分析環境因素,選擇產品、活動和服務確定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環境確定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的重要程序,判定環境因素及其影響,判定環境因素及其影響,三種程度: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過去、現在、將來七種類型大氣排放水體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對社區的影響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運用其他地方性環境問題,目標、指標的區別,目標減少有害原料的使用提高員工環境意識減少向環境排污降低能耗減少原材料使用 16、,指標每年減少量為6%一年舉辦期培訓廢氣排放減少%比去年節能5%每年減少原材料,不符合報告的類型,嚴重不符合項體系運行出現系統性失效,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體系運行出現局域性失效。輕微不符合項對滿足EMS文件、要求來說,是個別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質輕微的問題;對保證所審核的區域,體系有效性無害,是次要的。(審核追蹤,就近不就遠。),ISO14000與ISO9000的相似點,管理思想-共同貫徹的通過實驗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文件化的管理體系PDCA模式-共同的模式策劃-實施-驗證-改進ISO9000為閉環系統ISO14000為開放式都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部分“0 17、1”標準為系列的龍頭,ISO14000與ISO900的不同點,產品或服務,消費者,供應商,OVERVIEW,ISO9001質量體系要求由產品消費者或使用者確定,企業活動產品服務,供應商,消費者,各種環境保護組織,鄰居,持股者,政府,國際條約,OVERVIEW,14001環境管理體系有眾相關個人、企業或團體來要求,有利于貿易壁壘有利于企業守法,達標有利于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員工環境意識有助于提高企業信益,增加市場競爭力減少環境風險,改善公共關系,安定社會,我國實施ISO14000的意義,等同轉化GB/T24001GB/T24004GB/T240 18、10GB/T24011GB/T24012自愿原則ISO9000及ISO14000工作委員會相互協調充分依靠各部門和地方的積極性實行全過程管理標準的轉化,宣貫、審核、認證、注冊、監督管理質量及環境管理認證彼此盡力結合先試點,再穩步推廣的原則,我國執行ISO14000的原則,提供完善的管理體系強調環境因素管理建立嚴格控制程序,保障目標指標實現生命周期分析和環境行為評價。則將產品的設計及企業的決策納入管理范疇,ISO14000體系的污染,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符合政府法規周圍群眾滿意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形象擴大知名度邁向國際接軌,ISO1400 19、0體系對企業的作用,承認環境管理是關系到企業自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建立并保持與內、外部相關的信息系統確定與企業的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要求和環境因素明確環境保護的責任并使管理者做出承諾貫徹生命周期思想,推動方案的實施制定一個實施環境行為的目標程序對照方針目標、指標,評價環境行為并予以改進提供充分的資源建立一個審核促進EMS的管理程序,不斷完善EMS力圖對相關方施加影響,鼓勵合同方、供應商建立EMS,建立EMS應遵守的原則,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符合政府法規周圍群眾滿意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形象擴大知名度邁向國際接軌A,ISO14000為企業帶來什么?,建立EMS應注意的問題,以污染為主法律法規符合性要滿足相關方的需求全過程控制不斷改善環境行為,企業如何評價EMS,企業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符合ISO14001標準要求并得到正確實施相關環境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在企業中嚴格遵守重要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行為得到明顯改善員工的環境意識普遍提高,保護環境,珍惜生命,




ISO10012認證審核中的問題點 因為測量管理體系的目標就是對由于測量設備的失準和測量過程的失控可能產生的不正確的測量結果進行防范和控制以 限度地降低風險。測量管理體系審核中共性的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 1 測量過程控制 ? 測量過程控制是ISO10012:2003標準的一個發展。因此,企業建立新的測量管理體系區別于過去的計量檢測體系中根本的地方就是在是否實現了對測量過程的控制,如果企業建立的測量管理體系只對測量設備進行有效管理,而缺乏對計量過程進行控制,那么就不一定能完全保證測量結果數據始終保持準確和一致。測量過程的控制可區別為重要(含高度)測量過程和一般測量過程控制,這有利于確保測量過程受控,又節約投入的資源。 ? 適用于高度測量過程控制的有:關鍵性的測量過程(包括產品檢驗、試驗、化驗等領域);復雜的測量過程(包括在線工藝過程等領域);對保證生產的測量(包括易爆、易燃、有害領域);昂貴代價的測量過程(包括進出關口結算、配料等領域)。 ? 適用于一般測量過程控制的有,對于非關鍵的零部件的簡單測量。對測量過程實施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高度測量控制方法:(包括核查標準、控制圖、統計技術等);一般測量控制方法:(包括重復測量、留樣再測、特性分析、設備抽檢、環境監測、人員監督等),以減少和由于異常故障,出現錯誤的測量結果。 ? 2 計量確認過程的監視與計量過程的監視的區別 ? 這主要是監視的對象不同,前者是對測量設備而言,后者是對測量過程而言。測量設備的監視是監視其特性和要求的符合性;測量過程的監視是監視其過程符合規定的能力(人員操作技能、設備的配置、環境條件、測量方法、文件(軟件)等是否滿足測量要求)。監視實際上是有效控制測量過程和持續改進測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監視應制定所用方法如(核查、比對、統計技術、審核、顧客滿意調查、定期檢查、驗證證明文件等),并應做好監視記錄。目前,在審核中發現對監視出現的不符合項也占有一定比例。 ? 3 必須掌握兩個關鍵 ? 關鍵一是企業 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和認清測量管理體系的作用和目的,必須親自抓,才能實現統一管理,才能為實現方針和目標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 ? 關鍵二是企業必須全員參加,因為測量過程控制涉及各個部門,需要搞好培訓,對照標準逐條落實,使員工能以主人翁的責任感正確處理和解決測量過程出現的問題。 ? 4 需要掌握兩個難點 ? 難點一是ISO10012:2003標準指出:“測量管理體系覆蓋的每一個測量過程都應評價測量不確定度?!币虼耍笃髽I計量職能部門人員需要掌握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企業計量向國際水平靠攏,保證新的測量管理體系的質量。 ? 難點二是將顧客的測量要求轉化為計量要求。因此,要求企業有關人員需要具有掌握生產工藝過程知識和計量綜合知識,以便準確表述預期用途。 ? 5 開展企業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審核的效果 ? 5.1 通過審核,了企業計量管理和檢測水平,使企業的計量檢測能力對質量管理、成本管理、節能降耗、企業效率發揮了重要技術保障作用。 5.2 通過審核,使企業在測量設備管理基礎上建立對測量過程的控制體系,加強對計量數據的持續監控,極大地減少了企業因測量不準造成的風險和后果。 5.3 通過審核,使企業建立現代計量檢測體系,以便能夠適應經濟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對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參與國內外招標、簽訂合同時具有穩定的計量基礎保證作用。 5.4 通過審核,使企業計量實驗室環境條件得到改善。配置了相應的恒溫設施,并對影響實驗室的區域進行了有效隔離,確保了實驗室的良好工作環境。 5.5 通過審核,進一步規范了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準確度等級要求,有效地對企業開展節能降耗、生產經營、領導決策提供了更為準確可靠、穩定有效的測量數據。 ? 6 需高度控制的測量過程范圍 ? 在測量管理體系現場審核過程中發現,某些企業列出的需高度控制的測量過程一覽表上只反映了產品制造和質量檢驗范圍內的測量過程,而未將經營管理、、環保等方面的測量過程列入高度控制。 ? 例如某機械制造廠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專用校對塞規是自制的,精度要求到微米級,且專用校對塞規的檢測是用高精度的三坐標測量儀進行的。該企業在建立測量管理體系時只將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和質量檢驗過程中的檢測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測量過程,卻未將專用校對塞規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和質量檢驗過程中的檢測列入需高度控制的測量過程。試想:如果專用校對塞規的檢測結果有誤,那用該專用校對塞規檢測的產品質量如何得以保證? ? 也就是說,該產品的檢測結果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作為建立測量管理體系的企業就應該將專用校對塞規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和質量檢驗過程中的檢測列入高度控制的范圍以確保產品的檢測結果準確無誤。GB/T19022-2003/ISO 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以下簡稱ISO 10012)的7.2.2測量過程設計中的“指南”已說明“高度的測量過程控制對那些包含有關鍵性的復雜的測量系統,對保證生產的測量以及由于測量結果不正確會引起后續的昂貴代價的測量來說是合適的”。即需高度控制的測量過程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產品制造和質量檢驗范圍,而應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能源管理、生產管理、職業管理、環境管理以及產品制造前的準備工作等方面的測量過程。 ?



ISO10012認證要求應設計并實施計量確認,以確保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滿足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 ISO10012計量確認包括測量設備校準和測量設備驗證。 ?測量設備的操作者應得到與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狀態有關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用于確定或改變計量確認間隔的方法應用程序文件表述。計量確認間隔應經評審, 每次對不合格的測量設備進行維修、調整或修改時,應評審其計量確認間隔。 在經確認的測量設備上,對影響其性能的調整裝置進行封印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改變。 封印或保護裝置的設計和實施應保證一旦改變將會被發現。 計量確認過程程序應包括當封印或保護裝置被發現損壞、破損、轉移或丟失時應采取的措施。 適用時,計量確認過程的記錄應注明日期并由授權人審查批準以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應保持并可獲得這些記錄。 指南 記錄短的保存時間決定于許多因素,包括顧客的要求,法律法規要求和制造者的責任。有關測量標準的記錄可能需要 保存。 計量確認過程記錄應證明每臺測量設備是否滿足規定的計量要求。 ??? 需要時,記錄應包括: a). 設備制造者的表述和 性標識、型號、系列號等; b). 完成計量確認的日期; c). 計量確認結果; d). 規定的計量確認間隔; e). 計量確認程序的標識(見6.2.1); f). 規定的 允許誤差; ?g). 相關的環境條件和必要的修正說明; h). 設備校準引入的測量不確定度; ?i). 維護的詳細情況,如調整、維修和修改等; ?j). 使用限制; k). 執行計量確認的人員標識; ? l). 對信息記錄正確性負責的人員標識; ?m). 校準和報告以及其它相關文件的 性標識(如編號); ??n). 校準結果的溯源性的證據; ??o). 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 p). 調整、修改或維修后的校準結果以及要求時的調整、修改或維修前的校準結果。 計量職能應確保只有經授權的人員才允許形成、修改、出具和刪除記錄。 應對作為測量管理體系組成部分的測量過程進行策劃、確認、實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應識別和考慮影響測量過程的影響量。 每一個測量過程的完整規范應包括所有有關設備的標識、測量程序、測量軟件、使用條件、操作者能力和影響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測量過程控制應根據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 應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法規的要求確定計量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規定要求而設計的測量過程應形成文件,并確認有效,必要時,征得顧客同意。 對每一測量過程,應識別有關的過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選擇要與不符合規定的要求時引起的風險相稱。這些過程要素和控制應包括操作者、設備、環境條件、影響量和應用方法的影響。 測量過程應在設計的受控條件下實現,以滿足計量要求。 受控條件應包括: a)???? 使用經確認的設備, b)???? 應用經確認有效的測量程序, c)???? 可獲得所要求的信息資源, d)???? 保持所要求的環境條件, e)???? 使用具備能力的人員, f)???? 合適的結果報告方式, g)???? 按規定實施監視。




點擊查看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