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尋找裂縫時,首先應對裂縫進行分析,并按裂縫不同寬度、長度分別取芯,摸清裂縫深度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安排鉆孔位置。如非貫穿裂縫且深度較淺,可不用取芯。
2、尋找裂縫是一項繁瑣、細致的工作,如表面不易干燥,可以用噴燈烘干,裂縫處因含水,立即可發(fā)現,能提高工作效率。每一施工區(qū)塊必須確保無遺漏。
注漿機注漿模式之靜壓注漿:靜壓注漿也稱為灌漿按灌漿理論可分為滲透灌漿、劈裂灌漿和壓密灌漿三種。<br/>
滲透灌漿:滲透灌漿是指在壓力作用下,漿液填充土的孔隙和巖石的裂隙,排擠出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和氣體,而基本上不改變土和巖石的結構和體積,所用壓力相對較小。滲透灌漿一般只使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巖石,這種滲透注漿是建筑上常適用的一種注漿類型。具有代表性的滲透灌漿理論有球形擴散理論和柱形擴散理論。
劈裂灌漿:劈裂灌漿是指在壓力作用下,將漿液克服地層的初始應力和抗拉強度,引起巖石和土體結構的破壞和擾動,使其沿垂直于小主應力的平面劈裂,使地層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張開,或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漿液的可灌性和擴散半徑增大,而所用的壓力相對較大。注漿壓力的選用應根據土質及其埋深確定。
壓密灌漿:壓密灌漿是指通過鉆孔在土中注入極濃的漿液,在注漿點使土體壓密,在注漿管端部形成漿泡,漿泡一般為球形或圓柱形。隨著漿泡尺寸的逐漸增大,便產生較大的上抬力而使地面抬動,常用此法調整地基的不均勻沉降。研究表明,向外擴張的漿泡在土體中引起復雜的徑向和切向應力體系。緊靠漿泡處土體遭到嚴重破壞和剪切,并形成塑性變形區(qū);離漿泡較遠的土體則基本上發(fā)生彈性變形。壓密灌漿常用于中砂地層和有適宜排水條件的粘土層。
滲透注漿的必要條件是漿液的粒徑遠小于顆粒粒徑。使用注漿泵注漿可在不破壞地層顆粒排列的條件下,漿液充填于顆粒間隙中,將顆粒膠結成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