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n 是我國低合金高強鋼中用量多、產量 的鋼種。使用狀態的組織為細晶粒的鐵素體—珠光體,強度比普通碳素結構鋼Q235高約20%~30%,耐大氣腐蝕性能高20%~38%。
15MnVN 中等級別強度鋼中使用多的鋼種。強度較高,且韌性、焊接性及低溫韌性也較好,被廣泛用于制造橋梁、鍋爐、船舶等大型結構。
強度級別超過500MPa后,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難以滿足要求,于是發展了低碳貝氏體鋼。加入Cr、Mo、Mn、B等元素,有利于空冷條件下得到貝氏體組織,使強度更高,塑性、焊接性能也較好,多用于高壓鍋爐、高壓容器等
工程中常用的一類厚度遠小于平面尺寸的板件。厚度4.5mm至25mm的鋼板,成為中厚板。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鋼板,
中厚板厚度25.0-100.0mm的稱為厚板,厚度超過100.0mm的為特厚板。
中厚板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機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橋梁建造等。還可以用來制造各種容器、爐殼、爐板、橋梁及汽車靜鋼鋼板、低合金鋼鋼板、造船鋼板、鍋爐鋼板、壓力容器鋼板、花紋鋼板、汽車大梁鋼板、拖拉機某些零件及焊接構件等。
合金鋼鋼板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錳、鉻、鎳、鉬、鎢、釩、鈦、鈮、鋯、鈷、鋁、銅、硼、稀土等。其中釩、鈦、鈮、鋯等在鋼中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夠的碳,在適當條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當缺碳或在高溫條件下,則以原子狀態進入固溶體中;錳、鉻、鎢、鉬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狀態進入固溶體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換式合金滲碳體;鋁、銅、鎳、鈷、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狀態存在于固溶體中。
合金鋼種類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為低合金鋼(含量<5%),中合金鋼(含量5%~10%),高合金鋼(含量>10%);按質量分為優質合金鋼、特質合金鋼;按特性和用途又分為合金結構鋼、不銹鋼、耐酸鋼、耐磨鋼、耐熱鋼、合金工具鋼、滾動軸承鋼、合金彈簧鋼和特殊性能鋼(如軟磁鋼、永磁鋼、無磁鋼)等。
在鋼中加入合金元素后,鋼的基本組元鐵和碳與加入的合金元素會發生交互作用。鋼的合金化目的是希望利用合金元素與鐵、碳的相互作用和對鐵碳相圖及對鋼的熱處理的影響來改善鋼的組織和性能。 合金元素加入鋼中后,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鋼中。即:與鐵形成固溶體;與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鋼中還可能形成金屬間化合物。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類都不敢想象能將一塊手掌厚的鋼板進行切割,多只是將它放入火中高溫溶解再重新鍛造成其他的形狀。過去是因為人們的技術水平無法達到,能夠制作出鋼板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了,更很談把它切割成各種各樣的你所需要的形狀。但是現在不同,人們可以將鋼板重塑,讓它變成更加有用的工具,運用到各種各樣的領域,這都要多虧現代工具的發明和使用了。
比較傳統的鋼板切割工具是火焰切割,這種切割方法雖然比較經濟實惠,但是卻也有很難克服的缺點,就是在切割比較薄的鋼板方面比較弱,而且還要求對氧氣含量和火焰的熱度有比較大的要求。其次還有剪板機的運用,這項工具使用起來似乎沒有那么多的困難,能夠完成比較的切割。除此之外,現代切割工具還包括激光切割、等離子、超高壓水等切割方式,這些現代的設備讓切割更省力而且也能完成更的切割,甚至可以給鋼板弧度,讓它們所使用的范圍進一步拓展。
現在比較多的鋼板切割企業發展起來了,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那么讓人放心,在一些細節方面還是和好的公司存在較大的差距。鋼板切割現代工具被廣泛使用,但是有些工具的價格也比較貴,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鋼板切割企業都能擁有上述的工具。
其特征是相比普通A3鋼板,具有更高的強度,抗變形能力。
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 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30~50)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且能提高工效。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影響淬火質量。我們認為,如裝爐量大于工藝文件的規定,加熱保溫時間需延長1/5。
因為45號鋼淬透性低,故應采用冷卻速度大的10%鹽水溶液。工件入水后,應該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鹽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開裂,這是因為當工件冷卻到180℃左右時,奧氏體迅速轉變為馬氏體造成過大的組織應力所致。因此,當淬火工件快冷到該溫度區域,就應采取緩冷的方法。由于出水溫度難以掌握,須憑經驗操作,當水中的工件抖動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