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ISO14001認證費用多少錢視頻現已上線,從細節到整體,從外觀到性能,讓您了解它的每一個方面。
以下是:ISO14001認證費用多少錢的圖文介紹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各種 廣東深圳ISO9000認證廠家。一切為了客戶的需要是公司一直貫徹的經營原則,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利用技術優勢,以科技倡導未來,更注重 廣東深圳ISO9000認證內在品質,并根據客戶不同的需要為客戶設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除了優良的 廣東深圳ISO9000認證產品,我們還將提供優良的售后服務,為用戶解除一切后顧之憂。
全球化布局,打響“中國制造“品牌 (SCANTECH)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為確保員工及企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符合各類國際和 級權威管理體系標準,我們在質量管理與資質獲取方面已開展廣泛的探索與實踐。進而從各方面保證,為客戶提供可靠、高質量且符合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校準中心獲得了CNAS認可的ISO/IEC17025:2017認證外,SCANTECH的質量管理體系已獲得ISO9001:2015[3]認證,環境管理體系已獲得ISO14001:2015[4]認證,職業管理體系已獲得ISO45001:2018[5]認證,旗下所有手持式三維掃描儀產品系列均獲得CE認證[6]…… [3]國際標準,指定了質量管理體系(QMS)的各項要求。 [4]國際標準,指定了環境管理體系(EMS)的各項要求。 [5]國際標準,指定了職業管理體系(OHSMS)的各項要求。 [6]表明產品符合歐盟法律法規要求的一個重要指示標志。 “隨著市場對于3D數字化應用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和 對于高端裝備制造的政策規劃及重視,整個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于思看來說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思看科技質量中心總監吳江補充道,“成功獲得ISO/IEC17025:2017認證,標志著公司在計量質量管理水平上走在了行業前列,極大的提高了公司產品競爭力和社會信譽度。 為市場客戶提供更高質量水平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將加深市場和社會各界對我們的信任,是我們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質量是生命,信用是脊梁。身處計量領域,每一個思看人從未放松對品質的要求,從未停止對卓越質量的追求與努力。 此次思看科技校準中心得到CNAS認可,獲得ISO/IEC17025:2017認證,正是對這一堅持的有力證明。質造未來,思看科技將繼續圍繞戰略目標,著眼于長遠發展,深耕國際化,實現全球化戰略布局。
S7.1的理解: 一)資源的范圍: 2011版注1: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專項技能、組織基礎設施、技術和財力資源。 28002:在確定建立、實施和保持職業管理體系所需資源時,組織宜考慮: ——運行特需的財力、人力和其他資源; ——運行特需的技術; ——基礎建設和設備; ——信息系統; ——專業技能和培訓的需求。 綜上:資源可以包括:人力資源(含人員的能力、資質和組織的知識管理);基礎設施(符合策劃的專用建筑、設備、設施、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資金。 二)如何確定是否“所需”(必須、適宜): 1.合規性要求:生產法律法規(如評價、排污許可證、特種設備等)、職業法律法規(如職業衛生三同時、職業病危害因素評估和檢測、職業病防治、有毒物品、個體防護等)等法規要求,以及與相關方簽署的法律義務(如勞動時間、非歧視性申明)。——彈性較小。 2.與體系戰略、經營計劃、方針、目標、風險、危險源及相關的管理措施相對應的能力及其保持。——彈性較大。 3.與相關方滿意為衡量標準的評價:顧客滿意、雇員滿意、合作方滿意、股東滿意、社區滿意、工會滿意、上級滿意等。——彈性較大。 三)如何提供: 1.采購和配置所需資源,并列入公司資產統一管理; 2.租借部分資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 3.采用外包、承包的方式,由外部供方提供部分資源(人或物,通常包含技能等)并對資源實施管理; 4.財務部門提供資金預算和資金供給。 四)體系對S7.1的管理要求: 通過目標管理、內審、管理評審及日常運行監視,持續評審資源的充分性。“宜對資源及其配置通過管理評審來進行定期評審,以確保其足以實施包括績效測量和監測在內的職業方案和活動。對于已建立職業管理體系的組織,通過比較計劃實現的職業目標與實際結果,至少可對資源的充分性進行部分地評估。在評估資源的充分性時,還宜考慮到計劃的改變和(或)新的項目和運行的出現。”——28002 如何審核S7.1:——基于認證風險的審核和評價 一)基于合規性要求的評價: 在管理層審核企業經營許可(評價、三同時、特種設備、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等)、合規義務、合規性評價、不符合整改(包含外部驗廠)等管理要素時,以正面取證與反面取證相結合的方式,獲取企業的資源信息。評價標準:如果沒有或失效,企業違法違規。 二)與方針、目標、風險、危險源及相關的管理措施相對應的能力評價: 在管理層及各現場審核時,在評價風險的控制能力時應關注資源提供的充分性及資源的有效性。評價標準:如果沒有、不充分或失效,導致風險控制失效。 三)基于相關方滿意(抱怨、投訴、事故事件、社會形象)的評價: 反面取證的方法:因相關方不滿意,分析出體系資源不充分。 四)記錄: 1)現場審核記錄: 在管理層描述概貌;在各現場描述其充分性和能力的保持。 2)審核報告:4資源配置 管理體系運行過程所需資源配置情況評價,包括人員的能力/意識/滿足能力,基礎設施設備和特種設備管理,工作環境和知識等。資源變化情況(監督)。 可以描述:1)與合規義務相對應的資源的充分性、合規性(如特種設備安檢、職業病防治等),以及資源保持的風險(如租賃或許可到期);2)與人力資源有關的組織機構和職責、能力、意識,以及與運行有關的專業技能(資質)、知識等是否充分;3)企業的經營狀態和資金保證能力(如體系資金預算)。
ISO20000認證核心過程 ISO20000IT服務管理規范吸收了管理體系的成功實施經驗,繼續采用PDCA管理模式作為IT服務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模型的基礎,將業務要求和客戶要求作為主要的出發點和終的著陸點,通過對主要服務過程的有序化管理,促使業務成果和顧客滿意的達成。 同時,ISO20000將IT服務管理的過程基于業界 的管理實踐,分為5個過程域,13個過程,包括如下: 2.2.1服務交付過程 服務等級管理服務等級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協調IT用戶和提供者雙方的觀點,實現特定的、一致的、可測量的服務水平,為客戶節省成本、提高用戶生產率 服務報告為有效溝通和制定決策而及時編制的可靠的、準確的并達成一致的報告。強調與客戶的溝通和服務結果與客戶要求的符合性的一致性轉自項目管理者聯盟 服務持續性及可用性管理持續性管理是確保在盡量少地中斷客戶業務情況下,提供IT服務,并在IT系統出現問題時,以可控的方式恢復;可用性管理的目標是優化IT基礎設施的性能,它的服務和支持的組織。可用性管理導致成本節省的、持續的服務可用性水平,這種服務可用性確保業務滿足其目標 IT 服務的預算及核算確定IT服務的預算,監督預算執行情況,根據提供的服務收取費用 容量管理使組織在危機出現時管理資源并提前預測需要的額外的能力。它描述了計劃、實施和運行該過程必需的規程 信息管理在所有服務活動中有效地管理信息項目經理博客 2.2.2關系過程 業務關系管理基于對客戶及其業務驅動的理解,確保在服務提供者和客戶之間建立并保持良好的關系 供應商管理通過對第三方供應商的良好管理,確保提供無縫的高質量的服務項目管理培訓 2.2.3解決過程項目管理培訓 事件管理盡快將業務恢復到協定的服務級別,或盡快響應服務請求 問題管理通過主動識別和分析服務事件的根源,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來減小對業務的破壞 2.2.4控制過程項目管理培訓 配置管理定義并控制服務和基礎設施的組件,保持配置信息的準確性 變更管理確保所有的變更都在受控方式下被評估、批準、實施和評審 2.2.5發布過程 發布管理把一個或多個變更作為一個發布來交付、分發、追溯到真實環境中項目管理者聯盟 3.為什么要實施基于ISO20000標準的IT服務管理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現在的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和快速地對其業務進行管理和變革。這些企業的業務很大一部分越來越依賴于其IT系統來提供使客戶滿意的服務,正因為如此,一個穩健而又靈活的IT解決方案對這些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項目經理圈子 這類解決方案首先當然應當滿足企業的業務需求,但同樣重要的是這些方案本身應該是易于管理的,否則他們對業務的支持得不到保障。因此,為提高服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所做的投資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相反,它為業務的成功運作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為了實現高質量的服務管理,我們可以借鑒使用經過實踐證明確實行之有效的服務管理“ 實踐”。這些實踐在英國商務部開發的ITIL系列指南和英國率先開發的 標準BS15000實施基礎上,終形成了ISO20000國際標準。因此基于ISO20000來實施IT服務管理,是具有可信的堅實基礎。 經驗表明,企業通過實施基于ISO20000的IT服務管理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益,包括:blog.mypm.net 3.1 將IT和企業業務進行更好的整合。項目管理者聯盟文章 3.2 提高IT服務的質量,降低IT服務的成本,從而提高了IT投資價值。 3.3 使IT成為更有效的業務變革手段。 3.4 更好的發揮員工的作用,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而IT服務提供商通過基于ISO20000有效實施IT服務管理,就能向其國內外客戶廣泛地證實其服務提供的能力,給客戶提供廣泛認可的信心,從而增強其市場競爭優勢。 4.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實施IT服務管理 IT服務管理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IT服務從運行中心向服務中心、利潤中心轉變的良好契機。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涉及到具體的IT服務管理實施時,建議遵循以下五項原則:突出重點,逐步實施。切中要害,準確定義。適度調整,優化流程。選擇工具,強化實施。與企業文化相符。 IT服務外包(IT 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就是把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化建設或維護工作的全部或部分交給專業化的IT服務公司來做。對提供IT外包服務的企業來說,ISO20000是進入IT服務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Gartner Group的調查發現,在經常出現的問題中,源自技術或產品 (包括硬件、軟件、網絡、電力失常及天災等)方面的其實只占了20%,而流程失誤方面的占40%,人員流失方面的占40%。流程失誤包括變更管理沒有做好、超載、沒有測試等程序上的錯誤或不完整,人員疏失包括忘了做某些事情、訓練不足、備份錯誤或疏忽等。 筆者公司信息化平臺包括硬件平臺、軟件平臺、網絡平臺。硬件平臺包括逾1600臺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軟件平臺包括常用辦公軟件、金蝶K/3 V12.2 ERP系統、金蝶HR系統、金蝶OA協同辦公系統、CAXA設計和圖文檔管理系統、天盾文檔系統、ESET NOD32網絡版防病毒軟件等。網絡平臺包括綜合布線系統、網絡規劃和機房系統、監控報警系統、考勤門禁食堂一卡通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辦公電話系統。其中綜合布線包括電腦信息點和電話語音點2000個,公司網絡規劃物理上分為內部網和外部網。結合公司快速發展的業務需要,ISO20000認證和應用能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 神州數碼公司2006年通過ISO20000認證,其IT服務管理體系建設的成功實踐經驗: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不唯工具,不唯理論,要與公司實際情況相結合。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流程優化,系統固化。要與KPI、SLA嚴格掛鉤,才能保障順利執行。對于IT工程師,要大力加強培訓、引導和崗位KPI、SLA設定的要求。 通過IT運維管理流程化、運維工作標準化、運維團隊專業化的建設,將成功實現對信息運維服務水平的管理,實現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共享。通過合理調配系統及人力資源,不僅提高故障應急處理能力,也使運維工程師從繁重而重復的事件處理中解脫出來,運維團隊逐步向專業化發展。創建一個可知可控的IT環境,從而保證企業用戶信息系統的各類業務應用系統的可靠、、持續、運行。
《IATF16949-2016標準完整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ATF16949-2016標準完整版(47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1、汽車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ATF16949汽車生產件及相關服務件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國際汽車行動小組版2016年10月1日1/46目錄引言71范圍111.1范圍-汽車行業對ISO9001:2015的補充2規范性引用文件112.1規范性引用標準和參考性引用標準3術語和定義113.1汽車行業的術語和定義4組織環境144.1理解組織及其環境14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14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144.3.1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補充4.3.2顧客特殊要求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154.4.1154.4.1.1產品和過程的符合性4.42、.1.2產品5領導作用165.1領導作用和承諾165.1.1總則165.1.1.1公司責任5.1.1.2過程有效性和效率5.1.1.3過程擁有者5.1.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165.2方針165.2.1制定質量方針165.2.2溝通質量方針16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175.3.1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補充5.3.2產品要求和糾正措施的出現和權限6策劃17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176.1.1和6.1.2176.1.2.1風險分析6.1.2.2措施6.1.2.3應急計劃6.2質量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186.2.1和6.2.2193、6.2.2.1質量目標及實施的策劃補充6.3變更的策劃192/467支持197.1資源197.1.1總則197.1.2人員197.1.3基礎設施197.1.3.1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7.1.4過程運行環境207.1.4.1過程操作的環境補充7.1.5監視和測量資源207.1.5.1總則207.1.5.1.1測量系統分析7.1.5.2測量可追溯性207.1.5.2.1校準/驗證記錄7.1.5.3實驗室要求7.1.5.3.1內部實驗室7.1.5.3.2外部實驗室7.1.6組織的知識227.2能力227.2.1能力補充7.2.2能力在職培訓7.24、.3內部審核員能力7.2.4第二方審核員能力7.3意識237.3.1意識補充7.3.2員工激勵和授權7.4溝通237.5成文信息237.5.1總則237.5.1.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7.5.2創建和更新247.5.3成文信息的控制247.5.3.1和7.5.3.27.5.3.2.1記錄保留7.5.3.2.2工程規范8運行24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248.1.1運行策劃和控制補充8.1.2保密8.2產品和服務的要求258.2.1顧客溝通258.2.1.1顧客溝通補充8.2.2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268.2.2.1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補充3/468.5、2.3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268.2.3.1268.2.3.1.1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補充8.2.3.1.2顧客指定的特殊特性8.2.3.1.3組織制造可行性8.2.3.2268.2.4產品和服務要求的更改268.3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268.3.1總則268.3.1.1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補充8.3.2設計和開發策劃278.3.2.1設計和開發策劃補充8.3.2.2產品設計技能8.3.2.3帶有嵌入式軟件的產品開發8.3.3設計和開發輸入278.3.3.1產品設計輸入8.3.3.2制造過程設計輸入8.3.3.3特殊特性8.3.4設計和開發控制288.6、3.4.1監視8.3.4.2設計和開發確認8.3.4.3原型樣件方案8.3.4.4產品批準過程8.3.5設計和開發輸出288.3.5.1設計和開發輸出補充8.3.5.2制造過程設計輸出8.3.6設計和開發更改308.3.6.1設計和開發更改補充8.4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控制318.4.1總則318.4.1.1總則補充8.4.1.2供應商選擇過程8.4.1.3顧客指定的貨源(也稱“指向性購買”)8.4.2控制類型和程度318.4.2.1控制的類型和程度補充8.4.2.2法律法規要求8.4.2.3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開發8.4.2.3.1汽車產品相關軟件或帶有嵌7、入式軟件的汽車產品8.4.2.4供應商監視8.4.2.4.1第二方審核8.4.2.5供應商開發8.4.3外部供應商的信息338.4.3.1外部供應商的信息補充4/468.5生產和服務提供348.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348.5.1.1控制計劃8.5.1.2標準化作業作業指導書和目視標準8.5.1.3作業準備驗證8.5.1.4停工后的驗證8.5.1.5生產維護8.5.1.6生產工裝及制造、試驗、檢驗工裝和設備的管理8.5.1.7生產排程8.5.2標識和可追溯性368.5.2.1標識和可追溯性補充8.5.3顧客或外部供應商的財產368.5.4防護368.5.8、4.1防護補充8.5.5交付后活動378.5.5.1服務信息的反饋8.5.5.2與顧客的服務協議8.5.6更改控制378.5.6.1更改控制補充8.5.6.1.1過程控制的臨時更改8.6產品和服務的放行388.6.1產品和服務的放行補充8.6.2全尺寸檢驗和功能試驗8.6.3外觀項目8.6.4外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的驗證和接受8.6.5法律法規的符合性8.6.6接收準則8.7不合格輸出的控制388.7.1388.7.1.1顧客的讓步授權8.7.1.2不合格的控制顧客規定的過程8.7.1.3可疑產品的控制8.7.1.4返工產品的控制8.7.1.5返9、修產品的控制8.7.1.6顧客通知8.7.1.7不合格品的處置8.7.2409績效評價409.1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409.1.1總則409.1.1.1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9.1.1.2統計工具的確定9.1.1.3統計概念的應用5/469.1.2顧客滿意419.1.2.1顧客滿意補充9.1.3分析與評價419.1.3.1優先級9.2內部審核429.2.1和9.2.2429.2.2.1內部審核方案9.2.2.2質量管理體系審核9.2.2.3制造過程審核9.2.2.4產品審核9.3管理評審429.3.1總則429.3.1.1管理評審補充9.3.210、管理評審輸入439.3.2.1管理評審輸入補充9.3.3管理評審輸出439.3.3.1管理評審輸出補充10改進4310.1總則4310.2不合格和糾正措施4410.2.1和10.2.24410.2.3問題解決10.2.4防錯10.2.5保修管理體系10.2.6顧客投訴和使用現場失效試驗分析10.3持續改進4510.3.1持續改進補充附錄A:控制計劃A.1控制計劃的階段A.2控制計劃的要素附錄B:參考書目汽車行業補充(略)特別說明:本標準正文中,方框內的內容為汽車行業QMS的特定要求。6/46引言0.1總則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決策,11、能夠幫助其提高整體績效,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組織根據本標準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潛在益處是:a)穩定提供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b)促成增強顧客滿意的機會;c)應對與組織環境和目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d)證實符合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能力。本標準可用于內部和外部各方。實施本標準并非需要:統一不同質量管理體系的架構;形成與本標準條款結構相一致的文件;在組織內使用本標準的特定術語。本標準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補充。本標準采用過程方法,該方法結合了“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過程方法使組織能夠策劃過程及其相互作12、用。PDCA循環使組織能夠確保其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源和管理,確定改進機會并采取行動。基于風險的思維使組織能夠確定可能導致其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偏離策劃結果的各種因素,采取控制,限度地降低不利影響,并限度地利用出現的機遇(見附錄A.4)。在日益復雜的動態環境中持續滿足要求,并針對未來需求和期望采取適當行動,這無疑是組織面臨的一項挑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組織可能會發現,除了糾正和持續改進,還有必要采取各種形式的改進,如突破性變革、創新和重組。在本標準中使用如下助動詞:“應”表示要求;“宜”表示建議;“可”表示允許;“能”表示可能或能夠。“注”的內容是理解和說明有關要求的指南。0.2質13、量管理原則本標準是在GB/T19000所闡述的質量管理原則基礎上制定的。每項原則的介紹均包含概述、該原則對組織的重要性的依據、應用該原則的主要益處示例以及應用該原則提高組織績效的典型措施示例。質量管理原則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7/460.3過程方法0.3.1總則本標準倡導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采用過程方法所需考慮的具體要求見4.4。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一個體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有效和地實現其預期結果。這種方法使組織能夠對其體系的過程之間相互關聯和相14、互依賴的關系進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組織整體績效。過程方法包括按照組織的質量方針和戰略方向,對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進行系統的規定和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結果。可通過采用PDCA循環(見0.3.2)以及始終基于風險的思維(見0.3.3)對過程和整個體系進行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機遇并防止發生不良結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過程方法能夠:a)理解并持續滿足要求;b)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c)獲得有效的過程績效;d)在評價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改進過程。單一過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如圖1所示。每一過程均有特定的監視和測量檢查點以用于控制,這些檢查點根據相關的風險有所不同。輸入源前序過程例如內部或外部15、供方、顧客或其他有關相關方的過程輸入物質能量信息例如以材料、資源或要求的形式存在起點終點活動活動輸出物質能量信息例如以產品、服務或決策的形式存在可能用于監視和測量績效的可能控制和檢查點輸出接收方后續過程例如內部或外部顧客或其他有關相關方的過程圖1單一過程要素示意圖8/460.3.2PDCA循環PDCA循環能夠應用于所有過程以及整個質量管理體系。圖2表明了本標準第4章至第10章是如何構成PDCA循環的。質量管理體系(4)組織及其環境(4)支持(7)運行(8)策劃實施顧客要求策劃(6)領導作用績效評價(5)(9)處置檢查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改進(10)(4)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本標準的相應16、章節。圖2本標準的結構在PDCA循環中的展示PDCA循環可以簡要描述如下:顧客滿意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果產品和服務策劃(Plan):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建立體系的目標及其過程,確定實現結果所需的資源,并識別和應對風險和機遇。實施(Do):執行所做的策劃;檢查(Check):根據方針、目標、要求和所策劃的活動,對過程以及形成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監視和測量(適用時),并報告結果;處置(Act):必要時,采取措施提高績效。0.3.3基于風險的思維基于風險的思維(見A.4)是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本標準以前的版本已經隱含基于風險思維的概念,例如:采取措施潛在的不合格,對發生的不合17、格進行分析,并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相適應的措施,防止其再發生。為了滿足本標準的要求,組織需策劃和實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為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獲得改進結果以及防止不利影響奠定基礎。某些有利于實現預期結果的情況可能導致機遇的出現,例如:有利于組織吸引顧客、開發新產品和服務、9/46減少浪費或提高生產率的一系列情形。利用機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包括考慮相關風險。風險是不確定性的影響,不確定性可能有正面的影響,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風險的正面影響可能提供機遇,但并非所有的正面影響均可提供機遇。0.4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的關系本標準采用ISO制定的管理體系標準框架,以提高與其他管理18、體系標準的協調一致性(見A.1)。本標準使組織能夠使用過程方法,并結合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將其質量管理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要求進行協調或一體化。本標準與GB/T19000和GB/T19004存在如下關系:GB/T1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為正確理解和實施本標準提供必要基礎;GB/T19004追求組織的持續成功質量管理方法為選擇超出本標準要求的組織提供指南。附錄B給出了SAC/TC151制定的其他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等同采用ISO/TC176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的詳細信息。本標準不包括針對環境管理、職業健19、康和管理或財務管理等其他管理體系的特定要求。在本標準的基礎上,已經制定了若干行業特定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其中的某些標準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附加要求,而另一些標準則僅限于提供在特定行業應用本標準的指南。本標準的章條內容與之前版本(GB/T8/ISO9001:2008)章條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見ISO/TC176/SC2(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質量體系分委員會)的公開網站:www.iso.org/tc176/sc02/public。10/46質量管理體系要求1.范圍本標準為下列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a)需要證實其具有穩定提供滿足顧20、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b)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體系改進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和服務的組織。注1:本標準中的術語“產品”或“服務”僅適用于預期提供給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和服務。注2:法律法規要求可稱作法定要求。1.1范圍-汽車行業對ISO9001:2015的補充本汽車QMS標準規定了用于汽車相關產品(包括裝有嵌入式軟件的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生產,以及(相關時)裝配、安裝和服務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本汽車QMS標準適用于制造顧客指定生產件21、、服務件和/或配件的組織的現場。應當在整個汽車供應鏈中實施本汽車QMS標準。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SO9000:2015,IDT)2.1規范性引用標準和參考性引用標準附錄A:(控制計劃)為本汽車QMS標準的規范性部分附錄B:(參考書目汽車行業補充)為參考性部分,提供了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本汽車QMS標準的附加信息。3.術語和定義GB/T6界定的術語和22、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汽車行業的術語和定義配件在交付給終顧客之前(或之后),與車輛或動力總成以機械或電子方式相連的顧客指定的附加部件(如:定制地墊、車廂襯、輪罩、音響系統加強件、天窗、尾翼、增壓器等等)。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對開發某一滿足顧客要求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支持的產品質量策劃過程;APQP對開發過程具有指導意義,并且是組織與其顧客之間共享結果的標準方式;APQP涵蓋的項目包括設計穩健性,設計試驗和規范符合性,生產過程設計,質量檢驗標準,過程能力,生產能力,產品包裝,產品試驗和操作員培訓計劃。售后市場零件并非由OEM為服務件應用而采購或放行的替換零件,可能按照或未按照原23、始設備規范進行生產。授權對某(些)人的成文許可,規定了其在組織內部授予或拒絕權限或制裁有關的權利和責任。挑戰(原版)件具有已知規范、經校準并且可追溯到標準的零件,其預期結果(通過或不通過)用于確認防錯裝置或檢具(如通止規)的功能性。控制計劃11/46對控制產品制造所要求的系統及過程的成文描述(見附錄A)。顧客要求顧客規定的一切要求(如:技術、商業、產品及制造過程相關要求;一般條款與條件;顧客特殊要求等等)。顧客特殊要求(CSR)對本汽車QMS標準特定條款的解釋或與該條款有關的補充要求。裝配的設計(DFA)出于便于裝配的考慮設計產品的過程。(例如,若產品含有較少零件,產品的裝配時間則較短,24、從而減少裝配成本。)制造的設計(DFM)產品設計和過程策劃的整合,用于設計出可簡單經濟地制造的產品。制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兩種方法的結合:制造的設計(DFM)-為更易生產,更高產量及改進的質量的優化設計的過程,裝配的設計(DFA)為減少出錯風險、降低成本并更易裝配的設計優化。六西格瑪設計(DFSS)系統化的方法、工具和技術,旨在穩健設計滿足顧客期望并且能夠在六西格瑪質量水平生產的產品或過程。具有設計責任的組織有權制定一個新的或更改現有的產品規范的組織。注:該職責包括在顧客指定的應用范圍內,試驗并驗證設計性能。防錯為防止制造不合格產品而進行的產品和制造過程的設計及開發。升級過程用于在組織內25、部強調或觸發特定問題的過程,以便適當人員可對這些情況作出響應并監控其解決。故障樹分析法(FTA)分析系統非理想狀態的演繹故障分析法。通過創建整個系統的邏輯框圖,故障樹分析法顯示出各故障、子系統及冗余設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實驗室用于檢驗、試驗或校準的設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學、冶金、尺寸、物理、電性能或可靠性試驗。試驗室范圍包含下列內容的受控文件:*試驗室有資格進行的特定試驗、評價或校準;*用來進行上述活動的設備的清單;以及*用來進行上述活動的方法和標準的清單。制造制作或加工的過程*生產原材料;*生產件或服務件;*裝配;或*熱處理、焊接、涂漆、電鍍或其他表面處理服務。制造可行性對擬建項目的分析和評26、價,以確定該項目是否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能夠制造出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這包括12/46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如適用):在預計成本范圍內;是否必要的資源、設施、工裝、產能、軟件及具有所需技能的人員,包括支持功能,是或者計劃是可用的。制造服務試驗、制造、分銷部件和組件并為其提供維修服務的公司。多方論證方法從可能會影響一個團隊如何管理過程的所有相關方獲取輸入信息的方法,團隊成員包括來自組織的人員,也可能包括顧客代表和供應商代表;團隊成員可能來自組織內部或外部;若情況許可,可采用現有團隊或特設團隊;對團隊的輸入可能同時包含組織輸入和顧客輸入。未發現故障(NTF)表示針對服務期間被替換的零件,經車輛或零件制造27、商分析,滿足“合格品”的全部要求(亦稱為“未發現錯誤或“故障未發現”)。外程由外部組織履行的一部分組織功能(或過程)。周期性檢修用于防止發生重大意外故障的維護方法,此方法根據故障或中斷歷史,主動停止使用某一設備或設備子系統,然后對其進行拆卸、修理、更換零件、重新裝配并恢復使用。預測性維護通過對設備狀況實施周期性或持續監視來評價在役設備狀況的一種方法或一套技術,以便預測應當進行維護的具體時間。超額運費合同交付之外發生的超出成本或費用。注:它可能是由于方法、數量、未按計劃或延遲交付等原因引起的。性維護為了設備失效和非計劃性生產中斷的原因而策劃的定期活動(基于時間的周期性檢驗和檢修),它28、是制造過程設計的一項輸出。產品適用于產品實現過程產生的任何預期輸出。產品與產品設計和制造有關的標準,確保產品不會對顧客造成傷害或危害。生產停工制造過程空閑的情況,時間跨度可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不等。反應計劃檢測到異常或不合格事件時,控制計劃中規定的行動或一系列步驟。外部場所支持現場并且為非生產過程發生的場所。服務件按照OEM規范制造的,由OEM為服務件應用而采購或放行的替換件,包括再制造件。現場發生增值制造過程的場所。13/46特殊特性可能影響性或產品法規符合性、可裝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產品的后續處理的產品特性或制造過程參數。特殊狀態一種顧客識別分類的通知,分配給由于重大質量29、或交付問題,未能滿足一項或多項顧客要求的組織。支持功能對同一組織的一個(或多個)制造現場提供支持的(在現場或外部場所進行的)非生產活動。生產維護一個通過為組織增值的機器、設備、過程和員工,維護并改善生產及質量體系完整性的系統。權衡曲線用于理解產品各設計特性的關系并使其相互溝通的一種工具。產品一個特性的性能映像于Y軸,另一特性的性能映像于x軸,然后可繪制出一條曲線,顯示產品相對于這兩個特性的性能。權衡過程繪制并使用產品及其性能特性的權衡曲線的一種方法,這些特性確立了設計替代方案之間的顧客、技術及經濟關系。4.組織環境4.1理解組織及其環境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其實現30、質量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組織應對這些外部和內部因素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注1: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慮的正面和負面要素或條件。注2:考慮來自于國際、國內、地區或當地的各種法律法規、技術、競爭、市場、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環境。注3:考慮與組織的價值觀、文化、知識和績效等有關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內部環境。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關方對組織穩定提供符合顧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具有影響或潛在影響,因此,組織應確定:a)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b)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的要求。組織應監視和評審這些相關方的信息31、及其相關要求。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在確定范圍時,組織應考慮:a)4.1中提及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b)4.2中提及的相關方的要求;c)組織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本標準的全部要求適用于組織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組織應實施本標準的全部要求。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作為成文信息,可獲得并得到保持。該范圍應描述所覆蓋的產品和服務類型,如果組織確定本標準的某些要求不適用于其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說明理由。只有當所確定的不適用的要求不影響組織確保其產品和服務合格的能力或責任,對增強顧客滿意也不會產14/46生影響時,方可聲稱符合本標準的要求。4.332、.1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補充支持功能,無論其在現場或外部場所(如設計中心,公司總部和配送中心),應包含在質量管理體系(QMS)范圍內。本汽車標準允許的刪減是ISO9001第8.3條款中的產品設計和開發要求。刪除應以文件的信息的形式進行證明和保持。4.3.2顧客特殊要求應對顧客特殊要求進行評價,并將其包含在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內。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4.4.1組織應按照本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包括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且應:a)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輸入和期望的輸出;b)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33、互作用;c)確定和應用所需的準則和方法(包括監視、測量和相關績效指標),以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d)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資源并確保其可獲得;e)分配這些過程的職責和權限;f)按照6.1的要求應對風險和機遇;g)評價這些過程,實施所需的變更,以確保實現這些過程的預期結果;h)改進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4.4.1.1產品和過程的符合性組織應確保所有的產品和過程,包括服務件及其外包的產品和過程,符合所有適用的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見第8.4.2.2)。4.4.1.2產品組織應為產品相關的產品和制造過程的管理形成文件化的過程,包括但不限于:a)產品法律法規要求的識別;b)通知顧客a)項中34、的要求;c)設計FMEA的特殊審批;d)識別產品特性;e)制造過程中相關產品特性的識別和控制;f)特別批準的控制計劃和過程FMEA;g)反應計劃(見9.1.1.1);h)明確職責,定義升級過程和信息流,包括管理層和顧客通知;i)組織或顧客為與產品有關的產品和制造過程中涉及的人員確定的培訓;j)產品或過程的更改在實施前應獲得批準,包括對產品或過程的更改帶給產品的潛在影響進行評估(見ISO9001,8.3.6);k)整個供應鏈中關于產品的要求轉移,包括顧客指定的貨源(見8.4.3.1);l)整個供應鏈中按生產批次(至少)的產品可追溯性(見8.5.2.1);m)為新產品導入35、的經驗教訓。注:特殊批準是指負責批準包含相關內容文件的職能機構(通常為顧客)所作的額外批準。15/465.領導作用5.1領導作用和承諾5.1.1總則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方面,證實其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a)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負責;b)確保制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與組織環境相適應,與戰略方向相一致;c)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d)促進使用過程方法和基于風險的思維;e)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是可獲得的;f)溝通有效的質量管理和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g)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h)促使人員積極參與,指導和支持他們為質量管理體系36、的有效性作出貢獻;i)推動改進;j)支持其他相關管理者在其職責范圍內發揮領導作用。注:本標準使用的“業務”一詞可廣義地理解為涉及組織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動,無論是公有、私有、營利或非營利組織。5.1.1.1公司責任組織應明確并實施公司責任方針,至少應包括反賄賂方針、員工行為準則以及道德準則升級政策(“舉報政策”)。5.1.1.2過程有效性和效率管理者應評審產品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以評價并改進其有效性和效率。過程評審活動及的結果應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見9.3.2.1)5.1.1.3過程擁有者管理者應確定過程擁有者,由其負責組織的各過程和相關輸出的結果。過程擁有者應了解他們的角色,并且具備勝37、任其角色的能力(見ISO9001,7.2)。5.1.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管理者應通過確保以下方面,證實其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領導作用和承諾:a)確定、理解并持續地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b)確定和應對風險和機遇,這些風險和機遇可能影響產品和服務合格以及增強顧客滿意的能力;c)始終致力于增強顧客滿意。5.2方針5.2.1制定質量方針管理者應制定、實施和保持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應:a)適應組織的宗旨和環境并支持其戰略方向;b)為建立質量目標提供框架;c)包括滿足適用要求的承諾;d)包括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承諾。5.2.2溝通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應:16/46a)可獲取并保持成文信38、息;b)在組織內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c)適宜時,可為有關相關方所獲取。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管理者應確保組織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得到分配、溝通和理解。管理者應分配職責和權限,以: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b)確保各過程獲得其預期輸出;c)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以及改進機會(見10.1),特別是向管理者報告;d)確保在整個組織推動以顧客為關注焦點;e)確保在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變更時保持其完整性。5.3.1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補充管理者應指定人員,賦予其職責和權限,以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滿足。這些應形成文件。這包但不限于:特殊特性的選擇、設置質量目標和39、相關的培訓、糾正和措施,產品設計和開發,產能分析,物流信息,顧客計分卡及顧客對接。5.3.2產品要求和糾正措施的提出和權限管理者應確保:a)負責產品符合性要求的人員有權停止裝運并停止生產,以糾正質量問題;注:由于一些行業中的過程設計,并非總是能立即停止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受影響批次進行控制,以防將其發運給顧客。b)立即把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或過程通報給負有糾正措施職責和權限的人員,以確保避免將不合格產品發運給顧客。并確保所有潛在不合格產品得到識別與控制;c)所有班次的生產作業都安排有負責確保產品要求符合性的負責人或代理職責人員。6.策劃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6.1.1在策劃質40、量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b)增強有利影響;c)或減少不利影響;d)實現改進。6.1.2組織應策劃:a)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b)如:1)在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見4.4);2)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應對措施應與風險和機遇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潛在影響相適應。注1:應對風險可選擇規避風險,為尋求機遇承擔風險,風險源,改變風險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擔風險,或通過信息充分的決策而保留風險。17/46注2:機遇可能導致采用新實踐、推出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贏得新顧客、41、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新技術和其他可行之處,以應對組織或其顧客的需求。6.1.2.1風險分析組織應在風險分析中至少包括從產品召回、產品審核、使用現場的退貨和維修、投訴、報廢及返工中吸取的經驗教訓。組織應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風險分析的結果的證據。6.1.2.2措施組織應確定并實施措施,以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發生。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嚴重程度相適應。組織應建立一個用于減輕風險負面影響的過程,過程包括以下方面:a)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c)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d)所采取措施的成文信息;e)評審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f)利用取得的經驗教訓類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