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布置注漿孔540只,鉆孔深23m,汕頭地基工藝流程本工程的注漿加固施工流程見圖三,設備配備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見表三,工藝參數選定主要施工工藝成孔采用地質鉆機或鑿巖機預制成孔至地面下6-8米深,然后移走鉆機。 分節插入汕頭注漿管,并用板振動器將注漿管振沖至設計加固體底面,制漿根據試驗確定的加固體漿液參量,拌漿桶配置A,B雙液漿,注漿根據試驗確定的每節注漿量分節注漿,然后0.33m再注漿,至基坑底面注漿結束。 拔出注漿管,施工過程中,根據試驗確定的加固體漿液參量確定每節加固體注漿,并通過控制注漿來控制每孔的注漿量,具體計算式如下:每節注漿量=行距×排距×節深×20%每節注漿=每節注漿量/注漿流量每孔注漿量=每節注漿×節數主要注漿材料主要注漿材料見表三。 關鍵技術和難點及應對措施工藝參數的選定注漿加固區主要位于層灰色淤泥質粘土內,此土層顆粒細,孔隙小,滲水性低,故采用劈裂法注漿,劈裂注漿用料有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漿,本次注漿采用后者,并摻入粉煤灰和膨潤土以改善漿液性能。
經過汕頭高速攪拌機攪拌均勻后,方可開始壓注,并在注漿過程中不停頓地緩慢攪拌;每塊抽條加固按對稱,由外向內的順序進行;施工過程中派專人值班做好各項施工記錄,如有遺漏或不符合要求的鉆孔,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加強現場控制。 確保孔距及孔深,如因地下障礙等原因不能在設計孔位施工時,則在其周圍布置加密孔,質量控制根據設計方案對要施工的鉆孔進行放樣,并進行復核定位,孔位誤差不大于3cm;開鉆前用水準尺校,保持機身機座穩,鉆機傾斜小于1%。 鉆進時保持中速,遇硬層時減速慢鉆,以防卡鉆;注漿開始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機具,儀表,管路,材料和水電等的檢查及必要的試驗,保證注漿連續進行;注漿壓力為0.1-0.4MPa,一旦超過設計壓力,及時拔出注漿芯管。 并嚴格按設計方案將注漿流量控制在15-20L/min;施工過程中隨時抽查漿液配合比和凝固,確保漿液質量,效果評價加固效果靜力觸探試驗注漿結束28天后,按2%抽檢,采用汕頭地基15t靜力觸探器對加固地層進行檢測。 檢測孔布置于兩相鄰注漿孔中間,檢測結果為強度指標Ps=1.25-1.75Mpa,基本能滿足設計要求,開挖后實地觀察加固30天后,當開挖到加固區時,可見薄片狀漿液凝固分布在土體中,呈樹根,劈裂狀,土體堅實。
當原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或厚度不能滿足壓樁要求時,壓樁前應先加寬或加厚基礎,再進行壓樁施工,也可采用旋噴樁,樹根樁等方法加固,5.房屋改造加固既有建筑汕頭地基土質良好而且承載力高時,加固之家認為可以加大基礎底面積。 加大后基礎的面積宜比計算值提高百分之十,6.加固當既有建筑原地質勘察資料過于簡單或無地質勘察資料,而建筑物下又有人防工程或較為復雜場地情況時,應補充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查明場地情況,7.基礎加固當采用汕頭地基注漿加固法既有建筑汕頭地基時。 對濕陷性黃土汕頭地基和填土汕頭地基或其他由于注漿加固易引起附加變形的汕頭地基,均應添加膨脹劑,速凝劑等,以防止對增層建筑物產生不利影響,8.加固改造當原基礎剛度和整體性較好或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可采用抬梁或挑梁承受新增層結構荷載。
汕頭地基加固注漿孔間距一般為1.0-2.0m,為保證注漿效果,本工程設計為:行距×排距=1.2×1.0m,對粘性土層,注漿壓力經驗值為0.2-0.3MPa,本工程采用0.1-0.4MPa;漿液充填率為15-20%。 本工程取20%;本工程采用分層注漿法,分層厚度0.33m,每節(層)注漿量:Q=1.2×1.0×0.33×20%=0.792m3/節≈80L/節,根據以上注漿工藝參數,在正式施工前,在車站北端注漿加固區選取有代表性地質的區域。 分2組,每組2個鉆孔,進行現場注漿實驗,在注漿結束28天后,對加固地層進行靜力觸探試驗,檢測結果見表四和圖四,由上表可見,土層經加固后其均Ps值均超過1.2MPa,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由上圖可見,對土層加固后:加固區土體比貫入阻力明顯增大。 均值超過設計要求的1.2MPa;對加固區上部土層有明顯的壓密作用,汕頭注漿加固的均勻性及質量控制均勻性控制注漿開始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注漿一旦開始即連續進行,整個注漿深度范圍內注漿加固一次完成避免中斷;漿體在泵送前篩選過濾。
汕頭地基下沉注漿品牌-報價_賓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