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2-14 07:16:39 瀏覽次數:5 公司名稱: 思源凈水材料廠
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260/平米 |
發貨期限 | 3 |
供貨總量 | 25870 |
運費說明 | 面議 |
最小起訂 | 10 |
質量等級 | 1 |
是否廠家 | 是 |
產品材質 | PP |
產品品牌 | 思源 |
產品規格 | 50 |
材質 | 聚丙烯 |
角度 | 60度 |
斜長 | 1000 |
孔徑 | 35 50 80 |
厚度 | 0.5-0.8mm |
垂直高度 | 86.7 |
三亞斜管沉淀池經銷店地址
名稱:斜管沉淀器膜生物反應器(MBR)是膜分離技術與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 一、設備簡介: 斜管沉淀器,是在泥渣懸浮層上當安裝傾角60度的斜管組建,便原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或經投加混凝劑后形成的絮體礬花,在斜管底側表面積積聚成薄泥層,依靠重力作用滑會泥渣懸浮層,繼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處理或綜合利用,上清液逐漸上升至集水管逐漸排出、可直接排放或會用。 斜管沉淀器,是根據平流式沉淀池去除分數性顆粒的沉淀原理制作而成,通過在池內增加斜管,減少水力半徑的同時。加大水池過水斷面的濕周,因此水流在相同水平流速V時,可以極大的降低雷諾數Re,從而減少蓄流,促進沉淀,另外,加設斜管還可以使顆粒沉淀距離縮短。減少沉淀時間,提高沉淀效率。 二、設備特點: 1、結構簡單無易損件,經久耐用減少維修。 2、運行穩定,容易操作。 3、動力少,節約能源。 4、占地少,投資省,上馬快,效率高。 5、填料是六角蜂窩狀斜管填料材質有聚丙烯,玻璃鋼等。 6、斜管傾角一般60°,根據需要可制成50°,55°等。 7、當斜管長度為一米時,有效負荷按2~8m3/m2設計。 8、適應性強,抗沖擊負荷大能適應不同水質的處理工藝。 三、安裝使用: 1.斜管安裝時應用膠液或電粘接等方法粘接固定。平行板斜板則用支持架固定,波形斜板用穿心螺桿固定。 2.安裝時傾斜方向不應使水流直沖斜管(板)。 3.定期沖洗,合理管理,降低因生物膜瘋長引起堵塞現象。 4.斜管(板)平面不得承受集中負荷。 5.不得在安裝有斜管(板)區域內使用明火。
斜板的長度與間距 斜板斜管的長度越長,沉降效率越高。但斜板斜管過長,制作和安裝都比較困難,而且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長度對沉降效率的提高卻是有限的。如果長度過短,進口過渡段(進口過渡段指水流由斜管進口端的紊流過渡到層流的區段)長度所占的比例增加,有效沉降區的長度相應減少,斜管過渡段的長度大約為100-200mm。 根據經驗,上向流斜板長度一般為0.8-1.0m,不宜小于0.5m,下向流為2.5m左右。在截面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斜板間距或管徑越小,管內流速越大,表面負荷也就越高,因此池體體積可以相應減少,但斜板間距或管徑過小,加工困難,而且易于堵塞。目前在給水處理中采用的上向流沉淀池,斜板間距或管徑大致為50-150mm,下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斜板間距為35mm。 5.出水區 為了保證斜板斜管出水均勻,出水這中集水裝置的布置也很重要。集水裝置由集水支管和集水總渠組成。集水支槽有帶孔眼的集水槽、三角鋸齒堰、薄型堰和穿孔管等形式。斜管出口到集水孔的高度(即清水區高度)與集水支管之間的間距有關,應滿足下式:h≥√3/2L式中:h為清水區高度,m;L為集水支管之間的間距,M。一般L的值為1.2-1.8m,所以h為1.0-1.5m。
蜂窩斜管填料 解決方法:
(1)斜板與水平面成60°傾斜角放置,在每塊斜板的下方引出一排翼片,與水平面仍成60°傾斜角。加入的翼片可以顯著降低水流流動的雷諾數,明顯增強了水流流動過程中的粘性力,有利于沉淀。且顆粒物沉降路徑縮短,密度大的顆粒有利于沉淀。
(2)保證配水均勻,采用穿孔花墻配水,配水區起端水平流速宜控制在0.010~0.018m/s之間。
(3)沉淀池前加一段平流式整流段,使出水堰出水沒有立即進入斜管沉淀池,而是先通過平流式整流段(占沉淀池總長的1/3),增加的平流段增強了沉淀池的抗沖擊能力,進一步降低了水平流速,既能起到整流作用,又能降低斜管池內的上升流速,沉淀效果好,耐沖擊負荷強。同時在平流段和斜管段增加導流隔墻,提高了斜管上升流速,增強了沉淀效率。
3、泥斗被堵死,沉淀池排泥不暢。
<三亞>思源凈水材料廠 三亞斜管沉淀池經銷店地址蜂窩斜管填料
斜板斜管的長度越長,沉降效率越高。但斜板斜管過長,制作和安裝都比較困難,而且長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長度對沉降效率的提高卻是有限的。如果長度過短,進口過渡段(進口過渡段指水流由斜管進口端的紊流過渡到層流的區段)長度所占的比例增加,有效沉降區的長度相應減少,斜管過渡段的長度大約為100-200mm。
根據經驗,上向流斜板長度一般為0.8-1.0m,不宜小于0.5m,下向流為2.5m左右。在截面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斜板間距或管徑越小,管內流速越大,表面負荷也就越高,因此池體體積可以相應減少,但斜板間距或管徑過小,加工困難,而且易于堵塞。目前在給水處理中采用的上向流沉淀池,斜板間距或管徑大致為50-150mm,下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斜板間距為35mm。
分析原因
(1)斜管沉淀池采用機械排泥,容易在沉淀池邊緣和端部形成刮泥死角,引起該部積泥區內積泥較多;
(2)排泥管設計不合理。
解決方法
(1)改造池型,減少刮泥死角,排泥采用大泥斗重力排泥,局部水流擾動少且不容易堵塞,滑泥角度大于小泥斗,滑泥徹底。
(2)采用刮泥機排泥,增加池底排泥溝數目,以改善排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