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對淬火、回火狀態下鋼的機械性能的影響 合金元素對淬火、回火狀態下鋼的強化作用顯著 因為它充分利用了全部的四種強化機制。淬火時形成馬氏體 回火時析出碳化物 造成強烈的第二相強化,同時使韌性大大改善 故獲得馬氏體并對其回火是鋼的經濟和有效的綜合強化方法。 合金元素加入鋼中 首要的目的是提高鋼的淬透性 保證在淬火時容易獲得馬氏體。其次是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 使馬氏體的保持到較高溫度,使淬火鋼在回火時析出的碳化物更細小、均勻和穩定。這樣 在同樣條件下 合金鋼比碳鋼具有更高的強度。 合金元素對鋼的工藝性能的影響

合金鋼鋼板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錳、鉻、鎳、鉬、鎢、釩、鈦、鈮、鋯、鈷、鋁、銅、硼、稀土等。其中釩、鈦、鈮、鋯等在鋼中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夠的碳,在適當條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當缺碳或在高溫條件下,則以原子狀態進入固溶體中;錳、鉻、鎢、鉬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狀態進入固溶體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換式合金滲碳體;鋁、銅、鎳、鈷、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狀態存在于固溶體中。 合金鋼種類很多,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為低合金鋼(含量<5%),中合金鋼(含量5%~10%),高合金鋼(含量>10%);按質量分為優質合金鋼、特質合金鋼;按特性和用途又分為合金結構鋼、不銹鋼、耐酸鋼、耐磨鋼、耐熱鋼、合金工具鋼、滾動軸承鋼、合金彈簧鋼和特殊性能鋼(如軟磁鋼、永磁鋼、無磁鋼)等。 在鋼中加入合金元素后,鋼的基本組元鐵和碳與加入的合金元素會發生交互作用。鋼的合金化目的是希望利用合金元素與鐵、碳的相互作用和對鐵碳相圖及對鋼的熱處理的影響來改善鋼的組織和性能。 合金元素加入鋼中后,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鋼中。即:與鐵形成固溶體;與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鋼中還可能形成金屬間化合物。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對鋼板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強度,抗高溫、高壓、低溫,耐腐蝕、磨損以及其它特殊物理、化學性能的要求,碳鋼已不能完全滿足要求。 碳鋼的不足: (1)淬透性低。一般情況下,碳鋼水淬的 淬透直徑只有10mm-20mm。 (2) 強度和屈強比較低。如普通碳鋼Q235鋼的σs為235MPa,而低合金結構鋼16Mn的σs則為360MPa以上。40鋼的 σs /σb僅為0.43 遠低于合金鋼。 (3) 回火穩定性差。由于回火穩定性差,碳鋼在進行調質處理時,為了保證較高的強度需采用較低的回火溫度,這樣鋼的韌性就偏低;為了保證較好的韌性,采用高的回火溫度時強度又偏低,所以碳鋼的綜合機械性能水平不高。 (4) 不能滿足特殊性能的要求。碳鋼在抗氧化、耐蝕、耐熱、耐低溫、耐磨損以及特殊電磁性等方面往往較差,不能滿足特殊使用性能的需求。 合金鋼的分類編輯 播報 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為: 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量低于5%)、 中合金鋼(合金元素總量為5%-10%) 高合金鋼(合金元素總量高于10%)。

鋼板合金元素對加熱時相轉變的影響合金元素影響加熱時奧氏體形成的速度和奧氏體晶粒的大小。(1)對奧氏體形成速度的影響: Cr、Mo、W、V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與碳的親合力大 形成難溶于奧氏體的合金碳化物 顯著減慢奧氏體形成速度;Co、Ni等部分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因增大碳的擴散速度 使奧氏體的形成速度加快;Al、Si、Mn等合金元素對奧氏體形成速度影響不大。 (2)對奧氏體晶粒大小的影響:大多數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的作用 但影響程度不同。強烈阻礙晶粒長大的元素有:V、Ti、Nb、Zr等;中等阻礙晶粒長大的元素有:W、Mn、Cr等;對晶粒長大影響不大的元素有:Si、Ni、Cu等;促進晶粒長大的元素:Mn、P等。

點擊查看旺宇鋼鐵貿易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