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預算竣工決算審計依據《審計法》和審計署發《基本建設竣工決算審計工作要求》進行,基建審計內容為(1)竣工決算編制依據;(2)項目建設及概(預)算執行情況;(3)建設成本;(4)交付使用資產;(5)尾工工程;(6)結余資金;(7)基建收人;(8)投資包干結余;(9)投資效益評價。主要根據 的審計法和相關規定,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進行審計,主要審查概(預)算在執行中是否超支,超支原因,有無隱匿資金;隱瞞或截留基建收人和投資包干結余、以及以投資包干結余名義分基建投資之類的違紀行為等等。

工程預算編制三階段如何進行: ①、做好招投標階段的工程造價的控制,合理確定招標控制價,并根據投標報價來確定中標的工程造價。 ②、科學確定承包合同價. ③、結算階段的造價控制. 基建工程造價管理的作用: 1、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緩解基建工程投資供需矛盾。 2、控制基建工程建設總規模,調節投資結構,防止盲目建沒,重復建設。 3、加快工程建設速度,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速基建工程建設投人產出的良性循環。 4、延長固定資產維修周期,減少維修開支,降低基建工程建設全壽命費用。

工程預算審計方法還有很多各有各的優缺點 ,要提高審計效率,關鍵是要會選擇。政府投資項目范圍廣泛 ,各項目的建設難度、標準也不一致。另外,政府工程經常受到人為因素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往往建設時間長,存在較多的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 ,有的項目在審計時已經發生變化 ,甚至無法進行現場取證。這些因素決定了工程預算審計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風險性。因此,選擇審計方法時,既要考慮不同的審計階段和審計內容,還要結合審計目標,注意審計方法之間的交叉使用和外部審計條件的許可,做到有的放矢、科學使用。

工程階段性對預算的影響: 一項建筑工程要經歷決策、設計、實施三個階段,預算是建筑施工圖設計階段中的產物,它產生在實施階段之前,這就決定了預算的局造價性。 1、建筑材料價差對預算的影響; 2、 政策性調價; 3、工程預算沒有考慮現場簽證; 4、工程預算沒有特殊施工技術措施。 審核初始階段,應對施工現場進行踏勘,踏勘現場一般要了解如下內容: (1)施工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管線設置情況; (2)施工現場的地質、土質、地下水位、水文等情況; (3)施工現場的環境,如交通、供水供電、污水排放等

點擊查看集貫工程造價咨詢公司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