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是初次接觸還是已經熟悉,我們的認證_ISO14000\ESD防靜電認證24小時為您服務產品視頻將為您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讓您對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認證_ISO14000\ESD防靜電認證24小時為您服務的圖文介紹



1. 由于外包是由外部組織完成的,對外包組織的控制相對于組織內部,較為困難。這些控制包括資源保障(包括設備、人力資源、信息等)、過程策劃、過程控制、監視和測量、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等。 2. 外包方作為一種資源,受限于地理區域或其它原因,有時是稀缺的,如電鍍廠。一個區域可能僅存在一家電鍍廠,產品需要電鍍只能選擇這一家,電鍍廠就缺乏動力來迎合組織提出的管理或協作要求。組織很難通過自身努力來改善這些現狀。 3. 外包的過程、產品和服務雖然對組織很重要,但外包費用不高,無法引起外包方的重視。如快遞一臺儀器,雖然運輸過程中的產品防護非常重要,但由于快遞費用有限,承運方對產品防護的要求僅能按其快遞規范來執行,企業很難對承運方施加足夠的控制。這一現象在中小企業當中更為明顯。 4. 現代經濟是分工和協作的經濟,一個組織的外包活動通常非常多。認證審核組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對挑出的重要外程中進行檢查,通常只能查個皮毛,僅對控制的形式和結果作評價,對有效性和適宜性無法深入檢查。 5. 外包的運作和控制有時分布在采購部門之外,在其它部門檢查時容易忽視對外包的審核。 6. 認證準則中關于外包的要求描述的很抽象,審核組很難作出外程控制是否適宜、有效的結論。 四)常見的外包形式和控制方法。 1)常見的外程及存在形式: 過程外包:設計外包、生產外包、工序(加工)外包、運輸外包、售后外包等; 職能外包:培訓外包、食堂管理外包、計量管理外包、設備維保外包、廠區物業外包等; 2)外包活動控制的方法及分析: A)控制外包方整個管理體系的控制,參與外包方管理體系的策劃和監視,如PPAP。 相關概念: 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生產件批準程序,即生產件認可過程,要求按照事先批準的程序生產,制造出的樣件用于驗證生產能力。 需要提交的保證材料主要有生產件尺寸檢驗報告,外觀檢驗報告,功能檢驗報告, 材料檢驗報告;還包括零件控制方法和供應商控制方法; 主要是制造型企業要求供應商在提交產品時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當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當工程變更后還須提交報告。 B)組織二方審核。以組織的名義對其供方實施現場審核并出具審核結論,審核準則由組織策劃決定。外包方需對審核出具的不符合實施整改,并獲得組織的認可。審核組可以由組織直接派出,也可以外聘審核員或外包。 C)體系或產品要求通過第三方認證或檢測。要求外包方在承包前需獲得指定或不指定認證機構的第三方管理體系認證,或要求外包方的產品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委托試驗或產品認證,如RoHS認證。 D)合同,質量保證和附加義務約定。一般情況下,組織均會與外包方簽訂有法律約束力的經濟合同。通過合同來約束外包方的責任和義務。關鍵是看這些合同的條款,是否能保護組織的預期和利益。如果僅僅是外包方的格式合同,通常不能滿足體系有效性的要求。 E)駐廠監造/質檢/工程師。在外程非常重要,而外包方沒有能力保證績效時,可采用這種比較實用的措施。組織派出的人員,在現場參與策劃,批準工藝,參與監視和測量等等,能有力保證外包方的外程滿足預期的要求。 F)供應商調查、評價和業績監視。外包方在承接外包業務之前,需要獲得組織的認可。這個認可活動包括外包方的資質能力調查和評價、產品試制或試用,以及持續的外包績效監視等。必要時,由組織委派審查組對外包方現場實施審查或(專業的、系統的、獨立的)二方審核。這些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所要求的。環境管理體系則要求組織考慮將外包方的環境義務列入評價準則之中,對確保對外包方實施足夠的影響。 G)檢驗和驗證。無論是外包還是采購,檢驗和驗證是有保證力的手段。檢驗需要投入檢驗所需資源,涉及管理成本,是組織考慮采用檢驗還是驗證的主要因素。 五)認證審核應考慮的風險和有效性評價準則。 認證機構對申請組織實施認證審核并且頒發認證,是一種信用擔保行為。認證機構根據經營環境和自身定位,以及相關方的期望和要求,制定認證評定的準則,對申請組織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符合性和有效性實施審核和評價,終作出認證決定。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認證機構,不同的申請組織,會有不同的認證評定準則。而不能僅僅是符合法定要求。 評價外包的風險和外包控制的有效性,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外包的產品、服務和過程,對組織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影響有多大。 A)如果外包涉及相關方的強制性要求,如法律法規、與組織的顧客簽訂的合同等,當外包控制失效,就會涉及違法違規或違反合同等惡性事故發生。某些外包的產品、服務和過程涉及性要求,比如說危化品運輸,一旦失控,會造成對相關方(包括認證機構)帶來很大的風險。 上述這些外包如果失控,應該成為認證評定的否決項。 B)有些外程雖然不涉及強制性要求,但對其公開申明的方針目標有較大的影響,或無法履行對相關方(如顧客)的承諾,或顯著影響組織的體系運行(如因外包方未按時交付而導致停產)。這些外包失控產生的風險,主要是會對相關方(顧客、員工、股東、社會等)的利益造成侵害。審核組應在現場評價其風險等級,并出具不符合報告或觀察項。 C)實踐中,有很多外包對管理體系的影響比較小。組織沒有識別或沒有實施嚴格的管理,并不會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審核時應抓大放小,或僅與受審核方作適當的交流。 2)外包控制方法的選擇。前文已經描述了外包的幾種常見的控制方法。實踐中,組織常常是根據需要綜合利用其中方法。每一種方法,對外包控制均有一定的效果(收益),但同時也均需投入一定的資源(成本)。將收益與成本相比較,就是效率。 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認為外包的控制方法或控制效果未達到認證要求: A)不符合GB/T19001-2016《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和GB/T24001-2016《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二個標準關于外包控制的條款要求; B)外包的控制程度無法保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符合規定的要求,如產品的質量特性無法得到驗證,無法向相關方證明外包質量受控; C)外包的實際控制效果影響了與相關方簽訂的合同(如銷售訂單或與社區簽訂的環保約定)的履行,如交付時間; D)外包產生的經濟損失和運營風險,使組織無法保證具備穩定地履行與相關方簽訂合同的能力; E)外包的控制效果無法保證組織各層次目標指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認證審核組應在組織選擇外包控制方法所考慮的效率,和認證風險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既不能片面強調組織的資源能力或經濟效益,也不能妄顧認證機構的認證風險。




ITSS認證的六大過程 ITSS條款從管理要求、人員、資源、技術和過程五個方面提出了運維成熟度模型各級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級別的標準條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無論三級還是四級, 其實施的步驟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實施步驟可分為貫標準備、現狀調查分析、構建體系、試運行、內部評估和… ??ITSS條款從管理要求、人員、資源、技術和過程五個方面提出了運維成熟度模型各級的要求, 不同成熟度級別的標準條款要求也不相同, 但無論三級還是四級, 其實施的步驟和方法都基本相同。實施步驟可分為貫標準備、現狀調查分析、構建體系、試運行、內部評估和體系管理評審、改進六個階段, 若企業還有評估認證的需求, 還可增加評估申請、接受現場評審并整改等階段的工作。 ??1 貫標準備 ??建立運行維護服務能力體系是對企業運維服務業務有重大影響的決策。它涉及到組織結構、管理方式、資源配置等方面的變化和優化, 對組織運維業務發展甚至是企業發展都有重大影響。組織在實施標準前應做好充分準備來應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準備工作。 ??(1) 成立貫標領導小組和工作組 ??在貫標過程中, 會涉及到對原有組織結構、資源配置、管理方法的調整, 在體系構建過程中, 則會涉及到相關運維職能的確定和劃分, 這都必須由公司級領導協調和決策。成立貫標領導小組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貫標過程中對組織結構、資源配置和管理方法等重大事項進行決策。領導小組至少要由主管運維業務的企業級領導擔任組長, 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組員, 以便遇到問題及時協商做出決策。除領導小組外, 企業還需要成立一個負責貫標具體工作的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主要負責貫標過程中具體工作的落實, 如企業運維業務發展分析、組織貫標過程培訓、組織實施內部評估和管理體系評審、對外聯絡等工作。工作小組通常由運維業務管理部門和企業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 各相關部門與運維業務有關的崗位人員擔任組員。工作小組的組長應當在貫標期間專職負責貫標工作。 ??(2) 組織貫標培訓 ??在正式開展貫標工作之前, 對標準進行了解和學習是基本條件。至少要組織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所有成員參加培訓。培訓內容要包括標準基本內容、標準條款的具體要求以及實施標準的主要工作等。 ??(3) 制定貫標工作總體計劃 ??貫標相對企業的日常工作而言比較復雜, 為保證貫標進度和過程中各項工作有效完成, 企業應當制定貫標工作總體計劃。計劃應對貫標每一個階段工作都做出策劃, 明確具體工作內容、實施人、責任人、配合人、工作結果及要求等內容。總體計劃應經領導小組批準, 所有人員都應按要求的工作內容、時間進度、工作結果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 ??2 現狀調查分析 ??本階段應對企業的運行維護服務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包括以下五方面: ??(1) 現有運行維護項目的數量、收益及比重、顧客滿意度、SLA達成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潛在威脅等。 ??(2) 運行維護業務的發展規劃和運維業務在企業中的定位。明確運維業務在企業戰略中的地位、未來發展目標以及實現途徑, 以此作為運維業務體系搭建和資源配置的基礎。 ??(3) 現有運維業務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搜集企業所有與運維業務相關的制度, 包括直接和間接相關的制度, 如運維業務事件管理制度、運維人員管理制度等。 ??(4) 運維業務組織結構。明確運維業務各項職能、部門、崗位的設置, 特別是相對獨立的運維團隊、服務臺、知識庫等。 ??(5) 與運維業務有關職能和活動的績效指標及考核。建立了哪些職能和活動的績效指標及其考核方法和制度, 人員績效是否與人員發展和收益建立了關聯關系, 績效指標是否實現等。 ??工作組應采用對照法針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對照標準條款的要求, 在調查結果中尋求滿足要求的證據。找出沒有落實的標準條款和雖然有相關制度但不能充分滿足的標準條款, 并將差距內容具體化, 作為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3 構建體系 ??本階段是企業貫標重要的階段, 企業要認真理解標準各條款要求, 根據企業運維業務發展規劃和管理的實際情況, 設計出適合于自身的運維能力管理制度和方法。構建體系要以現狀調查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為基礎, 針對每一項差距, 認真分析標準要求和自身運維服務特點, 結合管理學知識理念, 完善運維業務的組織結構及職能、策劃能力建設需求和能力建設計劃、編制能力管理所需制度、確定績效指標及考核方法。本階段要特別注意不能照搬其他企業的能力管理計劃、制度、績效指標等內容, 不能盲目、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照搬照抄。 ??4 體系試運行 ??體系構建完畢后, 要在企業內部開始體系的試運行, 發現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改進, 確保體系與標準的符合性、與企業實際運維業務的適宜性以及體系有效性。體系試運行前企業應組織運維業務相關職能人員學習已建立的運維能力體系, 確保相關人員掌握工作方法和要求。試運行期間要求相關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和文件要求開展工作, 對于存在的問題要記錄并反饋到工作組。工作組應針對收到的反饋意見及時進行分析并調整相關制度和文件, 確保體系各項活動不斷優化。 ??5 內部評估和體系管理評審 ??在試運行末期, 要組織內部評估和體系管理評審活動。企業要選定實施內部評估的人員, 并進行內部評估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內部評估和體系管理評審都需要按照相關制度和計劃實施, 評估、評審范圍要覆蓋標準所有條款要求和企業運維業務所有職能。通過評估、評審對已建立體系的有效性、符合性、適宜性進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要以書面形式開出不合格報告并進行改進。 ??6 改進 ??通過體系構建、試運行、內部評估和體系管理評審, 企業應根據已建立的改進機制, 整理上述過程中發現的各類問題, 特別是不符合策劃要求的行為、未實現的績效指標、內審和管理評審中發現的問題等。企業要對所有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確定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問題原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制定出問題原因的具體措施。企業應制定改進計劃, 包括改進工作內容、方法、實施人、負責人、完成時間、效果驗證方法及時間等內容。 ??通過上述六個階段的工作, 企業可初步建立運維能力體系。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生產設備精良,工藝先進,檢測手段齊全,技術力量雄厚; 天津紅橋ISO9000認證產品共有三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并承接各種非標產品的設計和制作,規格齊全,質量保證, 天津紅橋ISO9000認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受到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




ISO9001認證保密要求方應嚴格保守各自及對方的經營和技術秘密,詢人員必須對企業的經營和技術文件保密,用后立即歸還,業未經許可,不可轉借咨詢所產生的結果性文件。 ISO9001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類標準的統稱,是由TC176(TC176指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是ISO12000多個標準中暢銷、普遍的產品。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是很多,特別是發達多年來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發展的總結,它體現了一種管理哲學和質量管理方法及模式,已被上100多個和地區采用。 對于專職負責體系建立的人員要端正這樣一個觀點:你的重要工作不是如何寫出實用的質量體系文件,而是積極的宣傳和組織協調工作,宣傳是讓企業各級人員真正了解ISO90它不是一僵化和固定的模式來限制和阻礙工作流程的進行,而是一個系統的靈活的結合企業特點的機制來保證質量要求和規范的履行,而這些要求和規范都是過程擁有者根據企業的特性決定的可實現的和可改進的要求和規范,更有助于工作流程順暢進行。因此協調是組織各部門的人員來清晰界定部門,過程的接口,確定質量控制的接收準則,使各部門達成共識,確保流程的運轉,也包括一些改善措施的實施,其各部門應履行的職責。早在2006年12月8日,ISO就專門發表了一個APG(審核實踐指南),其標題直接點明:“重要的是結果!”。不論是組織在實施ISO90還是審核員在執行認證審核,不能只是關注標準的每個單一條款的符合性,這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關注QMS整體的結果。QMS的預期結果在標準一開始的條款“圍”中,即:滿足要求。包括顧客要求,適用的文文要求。增強顧客滿意。只有更好,這應該是組織持續的,不斷的追求。對QMS的預期結果的要求已經貫穿到新版標準的全過程。



2020年9月28日| ISO50001修訂 根據ISO50001國際標準實施和維護能源管理體系,可使公司改善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并通過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如何完善新版標準的相關要求 ISO50001標準于2018年進行了修訂。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公司目前面臨著許多更嚴峻的議題。比如:公司經營收入下滑,供應鏈供貨不穩定等。基于此,國際認證論壇(IAF)將ISO50001:2018過渡期延長至2022年2月20日,這意味著企業在2020年8月20日以前,可以根據舊標準(ISO50001:2011)進行審核驗證。 自此之后,企業必須依照ISO50001:2018的要求提供升級后的成文信息,其重點包括:企業所處環境和相關方的分析、風險和機遇以及相關應對的措施;能源數據的收集計劃;對于SEU(主要能源使用)的逐一分析及其建立的能源績效參數和監測證據;以及在適當的時候對相關變量和能源消耗進行歸一化處理。 常見的問題:KPI 新標準的轉換將為企業帶來哪些變化?在本文中,我想分享在審核過程中的個人以及與同事交流的經驗。對于本次改版修訂,我喜歡的主題之一是能源績效的。ISO50001要求企業必須提供與能源使用有關的績效或能源消耗的可測量結果,并與能源基準相比較,通過合適的能源績效參數(EnPI,EnergyPerformanceIndicator)證明持續改進──這通常也是企業比較大的挑戰。 并非每個KPI都是EnPI。“能源效率和能源管理”工作委員會NA172-00-09AA已發布有關新標準的某些問題說明(德文),并討論到EnPI和能源績效改進、SEU(主要能源使用)識別、能源績效下降或未達目標情況,以及對能源績效改進(包括設立熱電聯產)的審查等議題。對于審核在即的公司來說,這無疑是有幫助的。根據其解釋,只有在關鍵績效參數不會因重大影響變量而失真、且能夠反映實際能源績效的情況下,才能將它們視為EnPI。此外,該文件還明確確認每個SEU至少需要一個EnPI。 討論中的回歸分析 ISO50006指南為定義和量化相關變量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法。確定能耗與變量(例如溫度或生產量)之間的相關性,簡單方法是建立兩者的XY散布圖,包含趨勢線。然而實務上這并不總是那么容易實現,因為有些變量可能會影響能耗。標準中還提到使用線性或非線性回歸的統計模型來展示能耗和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 回歸分析目前是一個熱門話題,盡管這部分通常牽涉很多不確定性和恐懼,不過實施ISO50001或其修訂版本來就不是件易事。 逐步增進了解──并充分利用節省潛力 通過本篇文章,我鼓勵企業積極面對這個議題,勿再推遲。羅馬當然不是造成的。在分析過程中,你或許會注意到缺失或遺漏了部分能源數據或測量結果。這很正常,必須采取適當的處理。 我的經驗顯示,生產方面的可用數據通常比初次實際處理的多更多。系統接口或數據質量之類的問題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更不用說相關資源隨時有被銷毀或挪用的可能。 有些公司已經深度處理了這個議題,使他們能夠得到更多洞察并利用節省潛力。這也是制定ISO50001標準的實際目的。容易實現的節能措施大多已經獲得落實并展現成果,為了發掘更多節能機會,企業必須就公司的流程做更深入地研究。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這意味著必須進行內部調查。在我看來,所有經理和同事應該有一致的目標,那就是建立可靠的能源績效指標,如此一來,大家在每次能源團隊會議上討論的將不只是能源消耗的偏差問題,下次審核之前也不會緊張到胃痛了。 結論: 我不能保證,但是我堅信數據收集越詳細,規范化越,需要解釋的偏差就越小,挫敗感也會跟著降低,你也能更快成功達成目標。 質者介紹 InnocenzoCaria ProjectManagerEnergyManagement,TüVRheinlandCert. 原文:




點擊查看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