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坦言,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衣物的數量逐漸增多,如何處理成了難題,設置舊衣回收箱本是為了幫助居民解決家中舊衣物無處存放的問題,主要是出于慈善濟困和生態環保的目的。不過,在實際運行中,因為受到的限制條件太多,舊衣回收的慈善濟困作用在逐漸減弱,而生態環保作用在增強。不可否認,回收廢舊衣物肯定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否則根本無法保證相關企業的持續運營。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設置舊衣回收箱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也有不少企業確實出于資源再利用回饋社會的目的進行回收,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缺乏主管部門的監管,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魚龍混雜,不排除個別企業把這當成了牟利的工具,進而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天氣漸暖,又到了換季的時候。每次換季,不少人家里都會清理出一堆不再穿的舊衣服,留著占地方,扔了又可惜,如何處理,也是件不大不小的麻煩事,這也就有了舊衣回收箱的存在。
這幾年,有公益組織開始在一些居民小區投放舊衣回收箱,方便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處理閑置的舊衣物。這些通過舊衣回收箱收來的衣物,可以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或是集中起來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又能傳遞愛心,舊衣回收箱的出現,做好了是件“多贏”的事。但從一些地方的情況來看,這其中也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舊衣回收箱能不能放、能放在哪,放了之后誰來管、出了問題去找誰,目前還都不明確,很容易讓別有用心者鉆了空子。前不久有則資訊,說的是浙江某地查獲一批假的舊衣回收箱,模樣和正規公益組織的回收箱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難辨別。
發現大多數小區里都設有這種“海南舊衣回收箱”。“孩子上初中了,很多小學時期的衣服都穿不了,有些還比較新,我就用塑料袋裝起來放到回收箱里。”丹桂小區的章婆婆告訴記者,如今經濟條件好了,人們穿衣服的觀念也隨之改變,衣服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海南舊衣回收箱”成了舊衣服的好去處。在大門附近看到一個有一人高左右的綠色“海南舊衣回收箱”。在“海南舊衣回收箱”上印有“衣舊有愛”等字樣,箱身正中的文字說明,顯示主辦單位為市精神文明辦和公益服務中心。
在濰城區蔡家小區有一個綠色的舊衣回收箱,里面回收的物品并不多,箱體上標有“公益環保項目”字樣,沒有標明管理公司。當天,記者還來到了奎文區紅旗小區,看到這里設有兩種舊衣回收箱。其中一個箱體白藍相間,貼著一張寫有“商業回收”的字條。另外一個為綠色箱體的舊衣回收箱,上面標注著企業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記者在奎文區區直宿舍看到,這里的舊衣回收箱箱體較為老舊,張貼的字條上寫著“商業回收”字樣,加蓋有社區居委會的公章。
高新區魯偉家園小區設置的舊衣回收箱非常新,不僅回收舊衣服,而且回收一部分可回收物,箱底標注著公司名稱和電話。
當天,記者還走訪了高新區金馬家園、秋月園、華都金馬等小區,看到這幾個小區的舊衣回收箱是同一家企業設置的,分為紡織物回收、紙類回收兩個投放口,上面留有服務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