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不銹鋼管在鉻的添加量達到10.5%時,鋼的耐大氣腐蝕性能顯著增加,但鉻含量更高時,盡管仍可提高耐腐蝕性,但不明顯。原因是用鉻對鋼進行合金化處理時,把表面氧化物的類型改變成了類似于純鉻金屬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這種緊密粘附的富鉻氧化物保護表面,防止進一步地氧化。這種氧化層極薄,透過它可以看到鋼表面的自然光澤,使不銹鋼管具有獨特的表面。而且,如果損壞了表層,所暴露出的鋼表面會和大氣反應進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這種"鈍化膜",繼續(xù)起保護作用。 因此,所有的不銹鋼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性,即鉻含量均在10.5%以上。

目前已知的化學元素有100多種在工業(yè)中常用的鋼鐵材料中可以遇到的化學元素約二十多種.對于人們在與腐蝕現象作長期斗爭的實踐而形成的海北不銹鋼管這一特殊鋼系列來說常用的元素有十幾種,除了組成鋼的基本元素鐵以外對不銹鋼的性能與組織影響的元素是:碳、鉻、鎳、錳、硅、鉬、鈦、鈮、鈦、錳、氮、銅、鈷等.這些元素中除碳、硅、氮以外,都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過渡族的元素。海北不銹鋼管實際上工業(yè)上應用的不銹鋼都是同時存在幾種以至十幾種元素的當幾種元素共存于不銹鋼這一個統(tǒng)一體中時,它們的影響要比單獨存在時復雜得多,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要考慮各元素自身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它們互相之間的影響,因此不銹鋼的組織決定于各種元素影響的總和。

海北不銹鋼管奧氏體型不銹鋼一般來說n值較大在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由于塑性誘發(fā)相變而生成馬氏體因而有較大的n值和延伸率可進行深沖加工和凸緣成形。有一部分奧氏體型不銹鋼在深沖加工后經一段時間會產生與沖壓方向一致的縱向裂紋即所謂的“時效裂紋”。為此采用高鎳低氮和低碳的奧氏體型不銹鋼可避免該缺陷的發(fā)生。 奧氏體型不銹鋼不所含的鎳可明顯降低鋼的冷加工硬化傾向海北不銹鋼管其原因是可使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增加減少或了冷加工過程中的馬氏體轉變降低廠冷加工硬化速率強度降低和塑性提高。 在雙相不銹鋼中增加鎳的含量可降低馬氏體轉變溫度從而改善了冷加工變形性能。

1910~1914年誕生的組織分別為馬氏體、鐵素體和奧氏體的不銹鋼,從化學成分來看,海北不銹鋼管主要屬Fe-Cr和 Fe—Cr—Ni兩大體系。從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近三十年中(即1919年至1945年).隨著各種工業(yè)的發(fā)展,海北不銹鋼板為適應工作條件而發(fā)生了分化,即在原來兩大體系三種組織狀態(tài)的基礎上,通過增減碳含量和添加多種其它的合金元素而衍生出了許多新型的不銹鋼板。從二次大站結束直至目前為止的三十多年中,主要為適應抗海水或鹽類腐燭吸收Y射線及中子、獲得超高強度、節(jié)約鎳等需要而發(fā)展了抗點蝕不銹鋼、原子能工業(yè)用不銹鋼、沉淀硬化不銹鋼和錳氮代鎳不銹鋼.

點擊查看聯(lián)眾物資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