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深入了解ISO20000認證周期一站服務產品的獨特之處嗎?我們的視頻將帶您踏上一段探尋之旅,從設計理念的誕生到精湛工藝的呈現,讓您感受產品的魅力與品質。
以下是:ISO20000認證周期一站服務的圖文介紹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業(yè)【山東德州ISO9000認證】的生產廠家,廠家主要產品有:【山東德州ISO9000認證】。 廠家成立以來,生產工藝不斷改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技術力量不斷突破。
制定和實施食品管理體系和提高其有效性時鼓勵采用過程方法,以獲得食品和服務的活動得以加強,并滿足適用的要 求。過程方法包括按照組織的食品方針和戰(zhàn)略方向,對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系統地進行規(guī)定和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結果。可 通過采用 PDCA 循環(huán)以及基于風險的思維對過程和體系進行整體管理,從而有效利用機遇并防止發(fā)生非預期結果。 一、策劃過程 策劃過程可分成若干個子過程,這些子過程是建立食品管理體系必須要加以識別和管理的,可分為以下七點。 一是,組織環(huán)境的識別和評審過程,其包括組織內外部環(huán)境和相關方需求識別與評審過程,食品管理體系范圍的確定過程。 二是,管理體系策劃過程,包括方針、目標、組織框架及職責權限、應對風險的措施等。 三是,人力資源管理過程。食品行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別于其他行業(yè),注重員工管理,食品意識及食品小組的能力要 求。 四是,基礎設施和工作環(huán)境管理過程。根據食品行業(yè)類別,按不同的食品法規(guī)要求,對基礎設施和工作環(huán)境加以管理。 五是,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控制過程。供方的考核評價及原輔料進廠驗收要求,包括對外部供方許可資質管理等內容。 六是,內外部信息溝通過程。著重食品鏈上下游組織在食品方面的信息溝通,包括與監(jiān)管部門、供方、顧客等相關組織的信息 溝通。 七是,成文信息控制過程。關注記錄保存期限與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符合性。 二、運行過程 運行過程該本標準的核心過程,存在另一個PDCA循環(huán),包含了標準第8章所述的FSMS內的各種運行過程,可分為以下若干個子過程。 前提方案建立實施過程,依據組織所處的食品鏈的位置,確定相應的前提方案,如良好操作規(guī)范、良好獸醫(yī)規(guī)范、良好分銷規(guī)范可 追溯性過程。根據標準要求,追溯系統應能夠 地識別供應商來料和終產品的初始分配路線應急準備與響應過程,組織首先應識 別出那些與食品相關的潛在的緊急情況,并制訂出相應的應急方案,并要求對方案進行測試危害分析與評價及控制計劃的建立 過程,根據HACCP七個基本原理的要求建立實施該過程。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新標準要求關鍵限值應可測量,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的行動標準可測量或可觀察。另外還包括控制措施確認過程、危害控制計劃的實施與監(jiān)視過程、驗證過程、不合格產品控制過程 (包括產品撤回),這些過程與舊標準要求無太多變化。 三、食品管理體系的績效評價過程 食品管理體系的績效評價過程包括對監(jiān)視和測量、驗證活動結果所獲取的數據和信息,以及對前提方案和危害控制計劃實施情 況的監(jiān)測結果的分析與評價,同時包括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活動,以確定FSMS的績效情況。該過程可分為:分析與評價過程、內部 審核過程、管理評審過程。 四、改進過程 組織應持續(xù)改進食品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根據與相關方溝通的結果、驗證活動結果分析的輸出以及管理評 審的輸出更新FSMS,該過程可分為持續(xù)改進過程、食品管理體系更新過程。綜合上述分析,基本已識別食品管理體系的主 要過程,組織可以按過程方法的要求,形成過程清單,如附表所示,以便管理食品管理體系。 除上述過程外,組織還應考慮基于風險的思維,識別食品管理體系其他過程。基于風險的思維也分為兩個層次,組織層面的和 運行層面的。運行層面的過程識別已包含上述第二大過程(運行過程)中。組織層面的過程識別,可參照標準6.1.1條款之規(guī)定:“ 策劃食品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中涉及的事項”。同時,標準4.1指出:“考慮各種內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國際、 國內、地區(qū)和當地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技術、競爭、市場、文化、社會、經濟因素、網絡和食品摻假、食品防護和故意污染”。 因此,還需識別非傳統食品危害控制過程認證:食品防欺詐過程、人為破壞和蓄意污染過程。 ?
ISO9001:2015認證生產現場的審核要點 發(fā)布日期:[2018-02-03 21:18] 點擊率:23 生產現場對制造業(yè)而言,即生產車間,對服務業(yè)而言主要指服務現場地包括加工部分,如賓館飯店的后國、維修業(yè)的修理現場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終落實到產品質量上,生產現場是產生產品質量的關鍵場所,也是執(zhí)行落實組織方針、目標,落實體系各項要求的主要部門,所以對生產現場的審核尤為重要。 生產現場應審核哪些條款 生產現場以審核7.5為主,尤其是7.5.1、7.5.2,這些條款的實施只能在生產現場完成,8.1.4中的過程(工序)檢驗一般也在生產現場進行。同時,生產現場是執(zhí)行落實各條款的主要部門,如車間的文件、記錄是否得到控制(4.2),計量器具(卡尺、秤、儀表等)是否滿足7.6要求,生產環(huán)境(環(huán)境溫度。濕度、空氣中灰塵顆粒數等)是否滿足工藝要求(6.4),原材料、外協件的質量是否適宜(7.4),對不合格品如何標識、評審、處置(8.3),如何運用統計技術(8.4),糾正措施、措施等自我完善機制的執(zhí)行(8.5)。另外,組織方針、目標的理解、貫徹落實也體現在每個工人身上(5.3、5.4),生產資源、人力資源能否滿足生產需要(6.2、6.3)等。這些要求雖然在管理層和主管科室均進行了審核,但單憑主管人員的回答或記錄,不能說明對這些要素的執(zhí)行程度,只有通過對生產現場驗證、與工人的交談才能作出結論。 審核的方法及要求 對同一條款的審核,車間與管理科室是不同的。對管理科室主要查對該要求如何管理和控制,而對車間的審核則側重于執(zhí)行。對車間辦公室的審核,審核員僅了解車間在體系中的職能分配、工藝流程、合同完成情況,原材料的質量、設備、資源狀況,對生產過程的監(jiān)視、控制,以及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糾正、措施即可,而應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對生產班組生產過程的審核上。 對生產/服務過程的審核,必須按工藝流程(工序)或識別的服務過程—一審核。當工序較多時,可適當抽樣,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必須審核,一般工序可適當抽樣,確程真實受控。 對工序的審核,應使用“過程方法”,即—一審核該過程(工序)涉及的要求。以硬件產品生產企業(yè)為例,審核某一道工序的檢查內容如下: 檢查該工序使用的圖紙、工藝文件,評價文件的充分性、適宜性、可操作性,并檢查文件受控情況(7.5.1a),b)4.2.1、4.2.3); 對照工藝,檢查現場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等(6.4,有要求時); 對照工藝,觀察工人實際操作情況,評價是否按工藝操作; 對照工藝、圖紙檢查設備的精度、噸位是否適宜(7.5.1C); 觀察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的顯示數值是否在規(guī)定公差范圍內(7.5.1d)、e),并查前一段時期監(jiān)控記錄; 觀察該工序產品(半成品)的產品標識、檢驗試驗狀態(tài)標識(7.5.3); 觀察該工序產品(半成品)的產品防護,搬運方法及對前面已.加工部位的防護(7.5.5); 觀察測量儀器(卡尺、千分尺、臺秤、天平、溫度表、壓力表等)是否在有效期內,能否滿足被測對象的精度要求(7.6); 詢問操作工人對公司方針目標的理解與執(zhí)行,以及參加培訓的情況,體系運行過程中問題的溝通情況; 實際動手測量該工序加工的產品符合情況。 如果該工序為特殊工序,除以上審核外,還應審核人員資格。能力及設備能力(GP值),對工藝方法進行鑒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