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粉狀活性炭是一種經特殊處理的炭,將有機原料(果殼、煤、木材等)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以減少非碳成分(此過程稱為炭化),然后與氣體反應,表面被侵蝕,產生微孔發達的結構 (此過程稱為活化)。由于活化的過程是一個微觀過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蝕是點狀侵蝕 ,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無數細小孔隙?;钚蕴勘砻娴奈⒖字睆酱蠖嘣?~50nm之間,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積,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積為500~1500m2,活性炭的一切應用,幾乎都基于活性炭的這一特點

新余脫色活性炭根據活性炭的外形,通常分為粉狀和粒狀兩大類。粒狀活性炭又有圓柱形、球形、空心圓柱形和空心球形以及不規則形狀的破碎炭等。隨著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活性炭新品種,如炭分子篩、微球炭、活性炭納米管、活性炭纖維等。 [5] 孔隙結構 新余活性炭是由石墨微晶、單一平面網狀碳和無定形碳三部分組成,其中石墨微晶是構成活性炭的主體部分?;钚蕴康奈⒕ЫY構不同于石墨的微晶結構,其微晶結構的層間距在0.34~0.35nm之間,間隙大。即使溫度高達2000 ℃以上也難以轉化為石墨,這種微晶結構稱為非石墨微晶,絕大部分活性炭屬于非石墨結構。

新余活性炭 采用γ射線處理商品活性炭,此過程可以在不影響活性炭物理性質的條件下改變活性炭表面化學特性。通過紫外線輻射和模擬太陽光輻射研究了光催化中活性炭表面化學所發揮的作用。結果表明,無論是紫外線還是模擬太陽光輻射,活性炭都可以發揮光催化作用。通過測定紫外線/活性炭和模擬太陽光/活性炭體系中羥基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表明,由活性炭充當光催化劑和光誘導反應物可以有效雜質對反應的影響,體系中羥基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獲得遠高于單純采用光輻射。這為發展自由基化學和尋找新的自由基反應提供了新的可能。 [8]

新余活性炭 催化活化金屬類催化劑在含碳原料表面可形成活性點,降低炭與水或CO2的反應活化能,從而降低活化溫度,提高反應速率,形成發達的孔隙,同時,金屬顆粒移動時也會產生孔道。催化劑在制備超級活性炭時可以降低活化溫度,大幅提高反應的速率, 還可使制得的活性炭孔徑分布均勻。雖然催化活化法制備活性炭具有上述諸多優勢,但反應速度過快可能會燒穿微孔壁面,從而破壞微孔結構。 應用簡史 (1)國外應用簡史 公元前約3750年,古埃及就有使用木炭的記載。 [4] 1900年英國人首次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來制造活性炭的方法。 [4] 1917年一戰雙方均已在防毒面具里使用活性炭。 [4]

點擊查看思源凈水材料廠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