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的產品參數
產品參數 |
---|
產品價格 | 電聯/套 |
---|
發貨期限 | 當天 |
---|
供貨總量 | 999 |
---|
運費說明 | 面議 |
以下是: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的圖文視頻
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為您提供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產品案例,聯系人:宋經理,電話:13871607487、18926043348,QQ:2158148601,發貨地:光明新區公明街道風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廈發貨到廣東省 深圳市 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橫崗街道、平湖街道、南山區、坂田街道、光明區、觀瀾街道、西麗街道、龍崗區、民治街道、沙井街道、石巖街道、公明街道、坪山區、松崗街道、梅林街道、蛇口街道、羅湖區、龍華街道、福永街道、大浪街道、福田區、南頭鎮、東門街道、布吉街道、坑梓街道、大梅沙社區、沙頭角街道、寶安區、西鄉街道。 廣東省,深圳市 深圳市的前身是寶安縣,明清時期主體部分屬廣州府新安縣,建市之前屬惠陽地區。深圳之名始見史籍于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為中國設立的個經濟特區。
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視頻展示,產品更生動!讓您親眼見證其優點和特點,為您的購買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的圖文介紹
《IATF16949-2016標準完整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ATF16949-2016標準完整版(47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 1、汽車質量管理體系標準IATF16949汽車生產件及相關服務件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國際汽車行動小組版2016年10月1日1/46目錄引言71范圍111.1范圍-汽車行業對ISO9001:2015的補充2規范性引用文件112.1規范性引用標準和參考性引用標準3術語和定義113.1汽車行業的術語和定義4組織環境144.1理解組織及其環境14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14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144.3.1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補充4.3.2顧客特殊要求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154.4.1154.4.1.1產品和過程的符合性4.4 2、.1.2產品5領導作用165.1領導作用和承諾165.1.1總則165.1.1.1公司責任5.1.1.2過程有效性和效率5.1.1.3過程擁有者5.1.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165.2方針165.2.1制定質量方針165.2.2溝通質量方針16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175.3.1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補充5.3.2產品要求和糾正措施的出現和權限6策劃17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176.1.1和6.1.2176.1.2.1風險分析6.1.2.2措施6.1.2.3應急計劃6.2質量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186.2.1和6.2.219 3、6.2.2.1質量目標及實施的策劃補充6.3變更的策劃192/467支持197.1資源197.1.1總則197.1.2人員197.1.3基礎設施197.1.3.1工廠、設施及設備策劃7.1.4過程運行環境207.1.4.1過程操作的環境補充7.1.5監視和測量資源207.1.5.1總則207.1.5.1.1測量系統分析7.1.5.2測量可追溯性207.1.5.2.1校準/驗證記錄7.1.5.3實驗室要求7.1.5.3.1內部實驗室7.1.5.3.2外部實驗室7.1.6組織的知識227.2能力227.2.1能力補充7.2.2能力在職培訓7.2 4、.3內部審核員能力7.2.4第二方審核員能力7.3意識237.3.1意識補充7.3.2員工激勵和授權7.4溝通237.5成文信息237.5.1總則237.5.1.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7.5.2創建和更新247.5.3成文信息的控制247.5.3.1和7.5.3.27.5.3.2.1記錄保留7.5.3.2.2工程規范8運行24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248.1.1運行策劃和控制補充8.1.2保密8.2產品和服務的要求258.2.1顧客溝通258.2.1.1顧客溝通補充8.2.2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268.2.2.1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補充3/468. 5、2.3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268.2.3.1268.2.3.1.1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補充8.2.3.1.2顧客指定的特殊特性8.2.3.1.3組織制造可行性8.2.3.2268.2.4產品和服務要求的更改268.3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268.3.1總則268.3.1.1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補充8.3.2設計和開發策劃278.3.2.1設計和開發策劃補充8.3.2.2產品設計技能8.3.2.3帶有嵌入式軟件的產品開發8.3.3設計和開發輸入278.3.3.1產品設計輸入8.3.3.2制造過程設計輸入8.3.3.3特殊特性8.3.4設計和開發控制288. 6、3.4.1監視8.3.4.2設計和開發確認8.3.4.3原型樣件方案8.3.4.4產品批準過程8.3.5設計和開發輸出288.3.5.1設計和開發輸出補充8.3.5.2制造過程設計輸出8.3.6設計和開發更改308.3.6.1設計和開發更改補充8.4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的控制318.4.1總則318.4.1.1總則補充8.4.1.2供應商選擇過程8.4.1.3顧客指定的貨源(也稱“指向性購買”)8.4.2控制類型和程度318.4.2.1控制的類型和程度補充8.4.2.2法律法規要求8.4.2.3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開發8.4.2.3.1汽車產品相關軟件或帶有嵌 7、入式軟件的汽車產品8.4.2.4供應商監視8.4.2.4.1第二方審核8.4.2.5供應商開發8.4.3外部供應商的信息338.4.3.1外部供應商的信息補充4/468.5生產和服務提供348.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348.5.1.1控制計劃8.5.1.2標準化作業作業指導書和目視標準8.5.1.3作業準備驗證8.5.1.4停工后的驗證8.5.1.5生產維護8.5.1.6生產工裝及制造、試驗、檢驗工裝和設備的管理8.5.1.7生產排程8.5.2標識和可追溯性368.5.2.1標識和可追溯性補充8.5.3顧客或外部供應商的財產368.5.4防護368.5. 8、4.1防護補充8.5.5交付后活動378.5.5.1服務信息的反饋8.5.5.2與顧客的服務協議8.5.6更改控制378.5.6.1更改控制補充8.5.6.1.1過程控制的臨時更改8.6產品和服務的放行388.6.1產品和服務的放行補充8.6.2全尺寸檢驗和功能試驗8.6.3外觀項目8.6.4外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的驗證和接受8.6.5法律法規的符合性8.6.6接收準則8.7不合格輸出的控制388.7.1388.7.1.1顧客的讓步授權8.7.1.2不合格的控制顧客規定的過程8.7.1.3可疑產品的控制8.7.1.4返工產品的控制8.7.1.5返 9、修產品的控制8.7.1.6顧客通知8.7.1.7不合格品的處置8.7.2409績效評價409.1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409.1.1總則409.1.1.1制造過程的監視和測量9.1.1.2統計工具的確定9.1.1.3統計概念的應用5/469.1.2顧客滿意419.1.2.1顧客滿意補充9.1.3分析與評價419.1.3.1優先級9.2內部審核429.2.1和9.2.2429.2.2.1內部審核方案9.2.2.2質量管理體系審核9.2.2.3制造過程審核9.2.2.4產品審核9.3管理評審429.3.1總則429.3.1.1管理評審補充9.3.2 10、管理評審輸入439.3.2.1管理評審輸入補充9.3.3管理評審輸出439.3.3.1管理評審輸出補充10改進4310.1總則4310.2不合格和糾正措施4410.2.1和10.2.24410.2.3問題解決10.2.4防錯10.2.5保修管理體系10.2.6顧客投訴和使用現場失效試驗分析10.3持續改進4510.3.1持續改進補充附錄A:控制計劃A.1控制計劃的階段A.2控制計劃的要素附錄B:參考書目汽車行業補充(略)特別說明:本標準正文中,方框內的內容為汽車行業QMS的特定要求。6/46引言0.1總則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決策, 11、能夠幫助其提高整體績效,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組織根據本標準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潛在益處是:a)穩定提供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b)促成增強顧客滿意的機會;c)應對與組織環境和目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d)證實符合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能力。本標準可用于內部和外部各方。實施本標準并非需要:統一不同質量管理體系的架構;形成與本標準條款結構相一致的文件;在組織內使用本標準的特定術語。本標準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補充。本標準采用過程方法,該方法結合了“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過程方法使組織能夠策劃過程及其相互作 12、用。PDCA循環使組織能夠確保其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源和管理,確定改進機會并采取行動。基于風險的思維使組織能夠確定可能導致其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偏離策劃結果的各種因素,采取控制,限度地降低不利影響,并限度地利用出現的機遇(見附錄A.4)。在日益復雜的動態環境中持續滿足要求,并針對未來需求和期望采取適當行動,這無疑是組織面臨的一項挑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組織可能會發現,除了糾正和持續改進,還有必要采取各種形式的改進,如突破性變革、創新和重組。在本標準中使用如下助動詞:“應”表示要求;“宜”表示建議;“可”表示允許;“能”表示可能或能夠。“注”的內容是理解和說明有關要求的指南。0.2質 13、量管理原則本標準是在GB/T19000所闡述的質量管理原則基礎上制定的。每項原則的介紹均包含概述、該原則對組織的重要性的依據、應用該原則的主要益處示例以及應用該原則提高組織績效的典型措施示例。質量管理原則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改進;循證決策;關系管理。7/460.3過程方法0.3.1總則本標準倡導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采用過程方法所需考慮的具體要求見4.4。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一個體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有效和地實現其預期結果。這種方法使組織能夠對其體系的過程之間相互關聯和相 14、互依賴的關系進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組織整體績效。過程方法包括按照組織的質量方針和戰略方向,對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進行系統的規定和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結果。可通過采用PDCA循環(見0.3.2)以及始終基于風險的思維(見0.3.3)對過程和整個體系進行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機遇并防止發生不良結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過程方法能夠:a)理解并持續滿足要求;b)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c)獲得有效的過程績效;d)在評價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改進過程。單一過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如圖1所示。每一過程均有特定的監視和測量檢查點以用于控制,這些檢查點根據相關的風險有所不同。輸入源前序過程例如內部或外部 15、供方、顧客或其他有關相關方的過程輸入物質能量信息例如以材料、資源或要求的形式存在起點終點活動活動輸出物質能量信息例如以產品、服務或決策的形式存在可能用于監視和測量績效的可能控制和檢查點輸出接收方后續過程例如內部或外部顧客或其他有關相關方的過程圖1單一過程要素示意圖8/460.3.2PDCA循環PDCA循環能夠應用于所有過程以及整個質量管理體系。圖2表明了本標準第4章至第10章是如何構成PDCA循環的。質量管理體系(4)組織及其環境(4)支持(7)運行(8)策劃實施顧客要求策劃(6)領導作用績效評價(5)(9)處置檢查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改進(10)(4)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本標準的相應 16、章節。圖2本標準的結構在PDCA循環中的展示PDCA循環可以簡要描述如下:顧客滿意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果產品和服務策劃(Plan):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建立體系的目標及其過程,確定實現結果所需的資源,并識別和應對風險和機遇。實施(Do):執行所做的策劃;檢查(Check):根據方針、目標、要求和所策劃的活動,對過程以及形成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監視和測量(適用時),并報告結果;處置(Act):必要時,采取措施提高績效。0.3.3基于風險的思維基于風險的思維(見A.4)是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本標準以前的版本已經隱含基于風險思維的概念,例如:采取措施潛在的不合格,對發生的不合 17、格進行分析,并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相適應的措施,防止其再發生。為了滿足本標準的要求,組織需策劃和實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為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獲得改進結果以及防止不利影響奠定基礎。某些有利于實現預期結果的情況可能導致機遇的出現,例如:有利于組織吸引顧客、開發新產品和服務、9/46減少浪費或提高生產率的一系列情形。利用機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包括考慮相關風險。風險是不確定性的影響,不確定性可能有正面的影響,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風險的正面影響可能提供機遇,但并非所有的正面影響均可提供機遇。0.4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的關系本標準采用ISO制定的管理體系標準框架,以提高與其他管理 18、體系標準的協調一致性(見A.1)。本標準使組織能夠使用過程方法,并結合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將其質量管理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要求進行協調或一體化。本標準與GB/T19000和GB/T19004存在如下關系:GB/T1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為正確理解和實施本標準提供必要基礎;GB/T19004追求組織的持續成功質量管理方法為選擇超出本標準要求的組織提供指南。附錄B給出了SAC/TC151制定的其他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等同采用ISO/TC176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的詳細信息。本標準不包括針對環境管理、職業健 19、康和管理或財務管理等其他管理體系的特定要求。在本標準的基礎上,已經制定了若干行業特定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其中的某些標準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附加要求,而另一些標準則僅限于提供在特定行業應用本標準的指南。本標準的章條內容與之前版本(GB/T8/ISO9001:2008)章條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見ISO/TC176/SC2(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質量體系分委員會)的公開網站:www.iso.org/tc176/sc02/public。10/46質量管理體系要求1.范圍本標準為下列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a)需要證實其具有穩定提供滿足顧 20、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b)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體系改進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和服務的組織。注1:本標準中的術語“產品”或“服務”僅適用于預期提供給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和服務。注2:法律法規要求可稱作法定要求。1.1范圍-汽車行業對ISO9001:2015的補充本汽車QMS標準規定了用于汽車相關產品(包括裝有嵌入式軟件的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生產,以及(相關時)裝配、安裝和服務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本汽車QMS標準適用于制造顧客指定生產件 21、、服務件和/或配件的組織的現場。應當在整個汽車供應鏈中實施本汽車QMS標準。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SO9000:2015,IDT)2.1規范性引用標準和參考性引用標準附錄A:(控制計劃)為本汽車QMS標準的規范性部分附錄B:(參考書目汽車行業補充)為參考性部分,提供了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本汽車QMS標準的附加信息。3.術語和定義GB/T6界定的術語和 22、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汽車行業的術語和定義配件在交付給終顧客之前(或之后),與車輛或動力總成以機械或電子方式相連的顧客指定的附加部件(如:定制地墊、車廂襯、輪罩、音響系統加強件、天窗、尾翼、增壓器等等)。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對開發某一滿足顧客要求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支持的產品質量策劃過程;APQP對開發過程具有指導意義,并且是組織與其顧客之間共享結果的標準方式;APQP涵蓋的項目包括設計穩健性,設計試驗和規范符合性,生產過程設計,質量檢驗標準,過程能力,生產能力,產品包裝,產品試驗和操作員培訓計劃。售后市場零件并非由OEM為服務件應用而采購或放行的替換零件,可能按照或未按照原 23、始設備規范進行生產。授權對某(些)人的成文許可,規定了其在組織內部授予或拒絕權限或制裁有關的權利和責任。挑戰(原版)件具有已知規范、經校準并且可追溯到標準的零件,其預期結果(通過或不通過)用于確認防錯裝置或檢具(如通止規)的功能性。控制計劃11/46對控制產品制造所要求的系統及過程的成文描述(見附錄A)。顧客要求顧客規定的一切要求(如:技術、商業、產品及制造過程相關要求;一般條款與條件;顧客特殊要求等等)。顧客特殊要求(CSR)對本汽車QMS標準特定條款的解釋或與該條款有關的補充要求。裝配的設計(DFA)出于便于裝配的考慮設計產品的過程。(例如,若產品含有較少零件,產品的裝配時間則較短, 24、從而減少裝配成本。)制造的設計(DFM)產品設計和過程策劃的整合,用于設計出可簡單經濟地制造的產品。制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兩種方法的結合:制造的設計(DFM)-為更易生產,更高產量及改進的質量的優化設計的過程,裝配的設計(DFA)為減少出錯風險、降低成本并更易裝配的設計優化。六西格瑪設計(DFSS)系統化的方法、工具和技術,旨在穩健設計滿足顧客期望并且能夠在六西格瑪質量水平生產的產品或過程。具有設計責任的組織有權制定一個新的或更改現有的產品規范的組織。注:該職責包括在顧客指定的應用范圍內,試驗并驗證設計性能。防錯為防止制造不合格產品而進行的產品和制造過程的設計及開發。升級過程用于在組織內 25、部強調或觸發特定問題的過程,以便適當人員可對這些情況作出響應并監控其解決。故障樹分析法(FTA)分析系統非理想狀態的演繹故障分析法。通過創建整個系統的邏輯框圖,故障樹分析法顯示出各故障、子系統及冗余設計要素之間的關系。實驗室用于檢驗、試驗或校準的設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學、冶金、尺寸、物理、電性能或可靠性試驗。試驗室范圍包含下列內容的受控文件:*試驗室有資格進行的特定試驗、評價或校準;*用來進行上述活動的設備的清單;以及*用來進行上述活動的方法和標準的清單。制造制作或加工的過程*生產原材料;*生產件或服務件;*裝配;或*熱處理、焊接、涂漆、電鍍或其他表面處理服務。制造可行性對擬建項目的分析和評 26、價,以確定該項目是否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能夠制造出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這包括12/46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如適用):在預計成本范圍內;是否必要的資源、設施、工裝、產能、軟件及具有所需技能的人員,包括支持功能,是或者計劃是可用的。制造服務試驗、制造、分銷部件和組件并為其提供維修服務的公司。多方論證方法從可能會影響一個團隊如何管理過程的所有相關方獲取輸入信息的方法,團隊成員包括來自組織的人員,也可能包括顧客代表和供應商代表;團隊成員可能來自組織內部或外部;若情況許可,可采用現有團隊或特設團隊;對團隊的輸入可能同時包含組織輸入和顧客輸入。未發現故障(NTF)表示針對服務期間被替換的零件,經車輛或零件制造 27、商分析,滿足“合格品”的全部要求(亦稱為“未發現錯誤或“故障未發現”)。外程由外部組織履行的一部分組織功能(或過程)。周期性檢修用于防止發生重大意外故障的維護方法,此方法根據故障或中斷歷史,主動停止使用某一設備或設備子系統,然后對其進行拆卸、修理、更換零件、重新裝配并恢復使用。預測性維護通過對設備狀況實施周期性或持續監視來評價在役設備狀況的一種方法或一套技術,以便預測應當進行維護的具體時間。超額運費合同交付之外發生的超出成本或費用。注:它可能是由于方法、數量、未按計劃或延遲交付等原因引起的。性維護為了設備失效和非計劃性生產中斷的原因而策劃的定期活動(基于時間的周期性檢驗和檢修),它 28、是制造過程設計的一項輸出。產品適用于產品實現過程產生的任何預期輸出。產品與產品設計和制造有關的標準,確保產品不會對顧客造成傷害或危害。生產停工制造過程空閑的情況,時間跨度可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不等。反應計劃檢測到異常或不合格事件時,控制計劃中規定的行動或一系列步驟。外部場所支持現場并且為非生產過程發生的場所。服務件按照OEM規范制造的,由OEM為服務件應用而采購或放行的替換件,包括再制造件。現場發生增值制造過程的場所。13/46特殊特性可能影響性或產品法規符合性、可裝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產品的后續處理的產品特性或制造過程參數。特殊狀態一種顧客識別分類的通知,分配給由于重大質量 29、或交付問題,未能滿足一項或多項顧客要求的組織。支持功能對同一組織的一個(或多個)制造現場提供支持的(在現場或外部場所進行的)非生產活動。生產維護一個通過為組織增值的機器、設備、過程和員工,維護并改善生產及質量體系完整性的系統。權衡曲線用于理解產品各設計特性的關系并使其相互溝通的一種工具。產品一個特性的性能映像于Y軸,另一特性的性能映像于x軸,然后可繪制出一條曲線,顯示產品相對于這兩個特性的性能。權衡過程繪制并使用產品及其性能特性的權衡曲線的一種方法,這些特性確立了設計替代方案之間的顧客、技術及經濟關系。4.組織環境4.1理解組織及其環境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其實現 30、質量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組織應對這些外部和內部因素的相關信息進行監視和評審。注1: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慮的正面和負面要素或條件。注2:考慮來自于國際、國內、地區或當地的各種法律法規、技術、競爭、市場、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環境。注3:考慮與組織的價值觀、文化、知識和績效等有關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內部環境。4.2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關方對組織穩定提供符合顧客要求及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具有影響或潛在影響,因此,組織應確定:a)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b)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的要求。組織應監視和評審這些相關方的信息 31、及其相關要求。4.3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邊界和適用性,以確定其范圍。在確定范圍時,組織應考慮:a)4.1中提及的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b)4.2中提及的相關方的要求;c)組織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本標準的全部要求適用于組織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組織應實施本標準的全部要求。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作為成文信息,可獲得并得到保持。該范圍應描述所覆蓋的產品和服務類型,如果組織確定本標準的某些要求不適用于其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說明理由。只有當所確定的不適用的要求不影響組織確保其產品和服務合格的能力或責任,對增強顧客滿意也不會產14/46生影響時,方可聲稱符合本標準的要求。4.3 32、.1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補充支持功能,無論其在現場或外部場所(如設計中心,公司總部和配送中心),應包含在質量管理體系(QMS)范圍內。本汽車標準允許的刪減是ISO9001第8.3條款中的產品設計和開發要求。刪除應以文件的信息的形式進行證明和保持。4.3.2顧客特殊要求應對顧客特殊要求進行評價,并將其包含在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內。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4.4.1組織應按照本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包括所需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組織應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且應:a)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輸入和期望的輸出;b)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 33、互作用;c)確定和應用所需的準則和方法(包括監視、測量和相關績效指標),以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d)確定這些過程所需的資源并確保其可獲得;e)分配這些過程的職責和權限;f)按照6.1的要求應對風險和機遇;g)評價這些過程,實施所需的變更,以確保實現這些過程的預期結果;h)改進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4.4.1.1產品和過程的符合性組織應確保所有的產品和過程,包括服務件及其外包的產品和過程,符合所有適用的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見第8.4.2.2)。4.4.1.2產品組織應為產品相關的產品和制造過程的管理形成文件化的過程,包括但不限于:a)產品法律法規要求的識別;b)通知顧客a)項中 34、的要求;c)設計FMEA的特殊審批;d)識別產品特性;e)制造過程中相關產品特性的識別和控制;f)特別批準的控制計劃和過程FMEA;g)反應計劃(見9.1.1.1);h)明確職責,定義升級過程和信息流,包括管理層和顧客通知;i)組織或顧客為與產品有關的產品和制造過程中涉及的人員確定的培訓;j)產品或過程的更改在實施前應獲得批準,包括對產品或過程的更改帶給產品的潛在影響進行評估(見ISO9001,8.3.6);k)整個供應鏈中關于產品的要求轉移,包括顧客指定的貨源(見8.4.3.1);l)整個供應鏈中按生產批次(至少)的產品可追溯性(見8.5.2.1);m)為新產品導入 35、的經驗教訓。注:特殊批準是指負責批準包含相關內容文件的職能機構(通常為顧客)所作的額外批準。15/465.領導作用5.1領導作用和承諾5.1.1總則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方面,證實其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領導作用和承諾:a)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負責;b)確保制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與組織環境相適應,與戰略方向相一致;c)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d)促進使用過程方法和基于風險的思維;e)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是可獲得的;f)溝通有效的質量管理和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g)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其預期結果;h)促使人員積極參與,指導和支持他們為質量管理體系 36、的有效性作出貢獻;i)推動改進;j)支持其他相關管理者在其職責范圍內發揮領導作用。注:本標準使用的“業務”一詞可廣義地理解為涉及組織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動,無論是公有、私有、營利或非營利組織。5.1.1.1公司責任組織應明確并實施公司責任方針,至少應包括反賄賂方針、員工行為準則以及道德準則升級政策(“舉報政策”)。5.1.1.2過程有效性和效率管理者應評審產品實現過程和支持過程,以評價并改進其有效性和效率。過程評審活動及的結果應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見9.3.2.1)5.1.1.3過程擁有者管理者應確定過程擁有者,由其負責組織的各過程和相關輸出的結果。過程擁有者應了解他們的角色,并且具備勝 37、任其角色的能力(見ISO9001,7.2)。5.1.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管理者應通過確保以下方面,證實其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領導作用和承諾:a)確定、理解并持續地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b)確定和應對風險和機遇,這些風險和機遇可能影響產品和服務合格以及增強顧客滿意的能力;c)始終致力于增強顧客滿意。5.2方針5.2.1制定質量方針管理者應制定、實施和保持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應:a)適應組織的宗旨和環境并支持其戰略方向;b)為建立質量目標提供框架;c)包括滿足適用要求的承諾;d)包括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承諾。5.2.2溝通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應:16/46a)可獲取并保持成文信 38、息;b)在組織內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c)適宜時,可為有關相關方所獲取。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管理者應確保組織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得到分配、溝通和理解。管理者應分配職責和權限,以: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b)確保各過程獲得其預期輸出;c)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以及改進機會(見10.1),特別是向管理者報告;d)確保在整個組織推動以顧客為關注焦點;e)確保在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變更時保持其完整性。5.3.1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補充管理者應指定人員,賦予其職責和權限,以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滿足。這些應形成文件。這包但不限于:特殊特性的選擇、設置質量目標和 39、相關的培訓、糾正和措施,產品設計和開發,產能分析,物流信息,顧客計分卡及顧客對接。5.3.2產品要求和糾正措施的提出和權限管理者應確保:a)負責產品符合性要求的人員有權停止裝運并停止生產,以糾正質量問題;注:由于一些行業中的過程設計,并非總是能立即停止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受影響批次進行控制,以防將其發運給顧客。b)立即把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或過程通報給負有糾正措施職責和權限的人員,以確保避免將不合格產品發運給顧客。并確保所有潛在不合格產品得到識別與控制;c)所有班次的生產作業都安排有負責確保產品要求符合性的負責人或代理職責人員。6.策劃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6.1.1在策劃質 40、量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到4.1所提及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a)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其預期結果;b)增強有利影響;c)或減少不利影響;d)實現改進。6.1.2組織應策劃:a)應對這些風險和機遇的措施;b)如:1)在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整合并實施這些措施(見4.4);2)評價這些措施的有效性。應對措施應與風險和機遇對產品和服務符合性的潛在影響相適應。注1:應對風險可選擇規避風險,為尋求機遇承擔風險,風險源,改變風險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擔風險,或通過信息充分的決策而保留風險。17/46注2:機遇可能導致采用新實踐、推出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贏得新顧客、 41、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新技術和其他可行之處,以應對組織或其顧客的需求。6.1.2.1風險分析組織應在風險分析中至少包括從產品召回、產品審核、使用現場的退貨和維修、投訴、報廢及返工中吸取的經驗教訓。組織應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風險分析的結果的證據。6.1.2.2措施組織應確定并實施措施,以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發生。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嚴重程度相適應。組織應建立一個用于減輕風險負面影響的過程,過程包括以下方面:a)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c)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d)所采取措施的成文信息;e)評審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f)利用取得的經驗教訓類似過
ISO27001認證控制要求 文章導讀:表 A.1 控制目標和控制措施 A.5 方針 A.5.1 信息方針 目標:依據業務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提供管理指導并支 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針 文件 信 息 方針 的評審 控制... 表 A.1 控制目標和控制措施 A.5 方針 A.5.1 信息方針 目標:依據業務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提供管理指導并支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針 文件 信 息 方針 的評審 控制措施 信息方針文件應由管理者批準、發布并傳達給所有員工和外部相 關方。 A.5.1.2 控制措施 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或當重大變化發生時進行信息方針評審,以 確保它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6 信息組織 A.6.1 內部組織 目標:在組織內管理信息 A.6.1.1 信息的管 理承諾 信息協調 控制措施 管理者應通過清晰的說明、可證實的承諾、明確的信息職責分配 及確認,來積極支持組織內的。 A.6.1.2 控制措施 信息活動應由來自組織不同部門并具備相關角色和工作職責的 代表進行協調。 A.6.1.3 A.6.1.4 A.6.1.5 信息職責 的分配 信息處理設施 的授權過程 保密性協議 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職責應予以清晰地定義。 控制措施 新信息處理設施應定義和實施一個管理授權過程。 控制措施 應識別并定期評審反映組織信息保護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協議的 要求。 A.6.1.6 A.6.1.7 A.6.1.8 與政府部門的 聯系 與特定利益團 體的聯系 信息的獨 立評審 控制措施 應保持與政府相關部門的適當聯系。 控制措施 應保持與特定利益團體、其他專家組和專業協會的適當聯系。 控制措施 組織管理信息的方法及其實施(例如信息的控制目標、控制 措施、策略、過程和程序)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獨立評審, 當安 全實施發生重大變化時,也要進行獨立評審。 A.6.2 外部各方 目標:保持組織的被外部各方訪問、處理、管理或與外部進行通信的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 A.6.2.1 與外部 各方相 關風險的識別 處理與顧客有 關的問題 控制措施 應識別涉及外部各方業務過程中組織的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風險, 并在允許訪問前實施適當的控制措施。 A.6.2.2 控制措施 應在允許顧客訪問組織信息或資產之前處理所有確定的要求。 A.6.2.3 處理第三方協 議中的問 題 控制措施 涉及訪問、處理或管理組織的信息或信息處理設施以及與之通信的第 三方協議,或在信息處理設施中增加產品或服務的第三方協議, 應涵 蓋所有相關的要求。 A.7 資產管理 A.7.1 對資產負責 目標:實現和保持對組織資產的適當保護。 A.7.1.1 A.7.1.2 資產清單 資產責任人 控制措施 應清晰的識別所有資產,編制并維護所有重要資產的清單。 控制措施 與信息處理設施有關的所有信息和資產應由組織的指定部門或人員 1 承擔責任 。 A.7.1.3 資 產 的 合 格 使 控制措施 用 與信息處理設施有關的信息和資產使用允許規則應被確定、形成文件 并加以實施。 A.7.2 信息分類 目標:確保信息受到適當級別的保護。 A.7.2.1 A.7.2.2 分類指南 信息的標記和 處理 控制措施 信息應按照它對組織的價值、法律要求、敏感性和關鍵性予以分類。 控制措施 應按照組織所采納的分類機制建立和實施一組合適的信息標記和處 理程序。 A.8 人力資源 2 A.8.1 任用 之前 目標:確保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理解其職責、考慮對其承擔的角色是適合的,以降 低設 施被竊、欺詐和誤用的風險。 A.8.1.1 角色和職責 控制措施 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的角色和職責應按照組織的信息 方針定義并形成文件。 A.8.1.2 審查 控制措施 關于所有任用的候選者、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的背景驗證檢查應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和對應的業務要求、被訪問信息的 類別 和察覺的風險來執行。 A.8.1.3 任用條款和條 件 控制措施 作為他們合同義務的一部分,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應同意 并簽署他們的任用合同的條款和條件,這些條款和條件要聲明他 們和 組織的信息職責。 A.8.2 任用中 目標:確保所有的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知悉信息威脅和利害關系、他們的職責和義 務、并準備好在其 正常工作過程中支持組織的方針,以減少人為過失的風險。 1 解釋:術語“責任人”是被認可,具有控制生產、開發、保持、使用和資產的個人或實體。術語“責 任人”不指實際上對資產具 有財產權的人。 2 解釋:這里的“任用”意指以下不同的情形:人員任用(暫時的或長期的) 、工作角色的指定、工作角色 的變化 、合同的分配及所有這些安排的終止。 A.8.2.1 管理職責 控制措施 管理者應要求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按照組織已建立的方針 策略和程序對盡心盡力。 A.8.2.2 信息意識、 控制措施 教育和培訓 組織的所有雇員,適當時,包括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應受到與 其工作職能相關的適當 的意識培訓和組織方針策略及程序的定期更 新培訓。 紀律處理過程 A.8.2.3 控制措施 對于違規的雇員,應有一個正式的紀律處理過程。 A.8.3 任用的終止或變化 目標:確保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以一個規范的方式退出一個組織或改變其任用關系。 A.8.3.1 A.8.3.2 終止職責 資產的歸還 控制措施 任用終止或任用變化的職責應清晰的定義和分配。 控制措施 所有的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在終止任用、合同或協議時, 應歸還他們使用的所有組織資產。 A.8.3.3 撤銷訪問權 控制措施 所有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對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訪問權 應在任用、合同或協議終止時刪除,或在變化時調整。 A.9 物理和環境 A.9.1 區域 目標:防止對組織場所和信息的未授權物理訪問、損壞和干擾。 A.9.1.1 物理邊界 控制措施 應使用邊界 (諸如墻、 卡控制的入口或有人管理的接待臺等屏障) 來保護包含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區域。 A.9.1.2 物理入口控制 控制措施 區域應由適合的入口控制所保護,以確保只有授權的人員才允許 訪問。 A.9.1.3 辦公室、 房間和 控制措施 設 施 的 安 全 保 應為辦公室、房間和設施設計并采取物理措施。 護 外部和環境威 脅的防 護 在區域工 作 A.9.1.4 控制措施 為防止火災、洪水、地震、爆炸、社會動蕩和其他形式的自然或人為 災難引起的破壞,應設計和采取物理保護措施。 A.9.1.5 A.9.1.6 控制措施 應設計和運用用于區域工作的物理保護和指南。 公共訪問、 交接 控制措施 區 訪問點(例如交接區)和未授權人員可進入辦公場所的其他點應加以 控制,如果可能,要與信息 處理設施隔離,以避免未授權訪問。 A.9.2 設備 目標:防止資產的丟失、損壞、失竊或危及資產以及組織活動的中斷。 A.9.2.1 設備安置和保 護 控制措施 應安置或保護設備,以減少由環境威脅和危險所造成的各種風險以及 未授權訪問的機會。 A.9.2.2 支持性設施 控制措施 應保護設備使其免于由支持性設施的失效而引起的電源故障和其他 中斷。 A.9.2.3 布纜 控制措施 應保證傳輸數據或支持信息服務的電源布纜和通信布纜免受竊聽或 損壞。 A.9.2.4 A.9.2.5 設備維護 控制措施 設備應予以正確地維護,以確保其持續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組 織 場 所 外 的 控制措施 設備 應對組織場所的設備采取措施,要考慮工作在組織場所以外的不 同風險。 設備的 處 置或再利用 資產的移動 A.9.2.6 控制措施 包含儲存介質的設備的所有項目應進行檢查,以確保在銷毀之前,任 何敏感信息和注冊軟件已被刪除或重寫。 A.9.2.7 控制措施 設備、信息或軟件在授權之前不應帶出組織場所。 A.10 通信和操作管理 A.10.1 操作程序和職責 目標:確保正確、的操作信息處理設施。 A.10.1.1 A.10.1.2 A.10.1.3 文件化 的操作 程序 變更管理 責任分割 控制措施 操作程序應形成文件、保持并對所有需要的用戶可用。 控制措施 對信息處理設施和系統的變更應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各類責任及職責范圍應加以分割,以降低未授權或無意識的修改或者 不當使用組織資產的機會。 A.10.1.4 開發、測試和 運行設施分離 控制措施 開發、測試和運行設施應分離,以減少未授權訪問或改變運行系統的 風險。 A.10.2 第三方服務交付管理 目標:實施和保持符合第三方服務交付協議的信息和服務交付的適當水準。 A.10.2.1 服務交付 控制措施 應確保第三方實施、運行和保持包含在第三方服務交付協議中的 控制措施、服務定義和交付水準。 A.10.2.2 第三方服務的 監視和評審 第三方服務的 變更管理 控制措施 應定期監視和評審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務、報告和記錄,審核也應定期 執行。 A.10.2.3 控制措施 應管理服務提供的變更,包括保持和改進現有的信息方針策略、 程序和控制措施,要考慮業務系統和涉及過程的關鍵程度及風險 的再 評估。 A.10.3 系統規劃和驗收 目標:將系統失效的風險降至小。 A.10.3.1 容量管理 控制措施 資源的使用應加以監視、調整,并應作出對于未來容量要求的預測, 以確保擁有所需的系統性能。 A.10.3.2 系統驗收 控制措施 應建立對新信息系統、升級及新版本的驗收準則,并且在開發中和驗 收前對系統進行適當的測試。 A.10.4 防范惡意和移動代碼 目標:保護軟件和信息的完整性。 A.10.4.1 控制惡意代碼 控制措施 應實施惡意代碼的監測、和恢復的控制措施,以及適當的提高用 戶意識的程序。 A.10.4.2 控制移動代碼 控制措施 當授權使用移動代碼時,其配置應確保授權的移動代碼按照清晰定義 的策略運行,應阻止執行未授權的移動代碼。 A.10.5 備份 目標:保持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完整性及可用性。 A.10.5.1 信息備份 控制措施 應按照已設的備份策略,定期備份和測試信息和軟件。 A.10.6 網絡管理 目標:確保網絡中信息的性并保護支持性的基礎設 施。 A.10.6.1 網絡控制 控制措施 應充分管理和控制網絡,以防止威脅的發生,維護系統和使用網絡的 應用程序的,包括傳輸中的信息。 A.10.6.2 網絡服務的安 全 控制措施 特性、服務級別以及所有網絡服務的管理要求應予以確定并包括 在所有網絡服務協議中,無論這些服務是由內部提供的還是外包 的。 A.10.7 介質處置 目標:防止資產遭受未授權泄露、修改、移動或銷毀以及業務活動的中斷。 A.10.7.1 A.10.7.2 A.10.7.3 可移動 介質的 管理 介質的處置 信息處理程序 控制措施 應有適當的可移動介質的管理程序。 控制措施 不再需要的介質,應使用正式的程序可靠并地處置。 控制措施 應建立信息的處理及存儲程序,以防止信息的未授權的泄漏或不當使 用。 A.10.7.4 系統文件 控制措施 應保護系統文件以防止未授權的訪問。 A.10.8 信息的交換 目標:保持組織內信息和軟件交換及與外部組織信息和軟件交換的。 A.10.8.1 信息交換策略 和程序 控制措施 應有正式的交換策略、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護通過使用各種類型通 信設施的信息交換。 A.10.8.2 A.10.8.3 交換協議 運輸中的物理 介質 電子消息發送 業務信息系統 控制措施 應建立組織與外部團體交換信息和軟件的協議。 控制措施 包含信息的介質在組織的物理邊界以外運送時,應防止未授權的訪 問、不當使用或毀壞。 A.10.8.4 A.10.8.5 控制措施 包含在電子消息發送中的信息應給予適當的保護。 控制措施 應建立并實施策略和程序,以保護與業務信息系統互聯相關的信息。 A.10.9 電子商務服務 目標:確保電子商務服務的及其使用。 A.10.9.1 電子商務 控制措施 包含在使用公共網絡的電子商務中的信息應受保護,以防止欺詐活 動、合同爭議和未授權的泄露和修改。 A.10.9.2 在線交易 控制措施 包含在在線交易中的信息應受保護,以防止不完全傳輸、錯誤路由、 未授權的消息篡改、未授權的泄露、未授權的消息復制或重放。 A.10.9.3 公共可用信息 控制措施 在公共可用系統中可用信息的完整性應受保護,以防止未授權的修 改。 A.10.10 監視 目標:檢測未經授權的信息處理活動。 A.10.10.1 審核日志 控制措施 應產生記錄用戶活動、異常和信息事態的審核日志,并要保持一 個已設的周期以支持將來的調查和訪問控制監視。 A.10.10.2 A.10.10.3 監視系統的使 用 日志信息的保 護 管理員和操作 員日志 故障日志 時鐘同步 控制措施 應建立信息處理設施的監視使用程序,監視活動的結果要經常評審。 控制措施 記錄日志的設施和日志信息應加以保護,以防止篡改和未授權的訪 問。 A.10.10.4 A.10.10.5 A.10.10.6 控制措施 系統管理員和系統操作員活動應記入日志。 控制措施 故障應被記錄、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控制措施 一個組織或域內的所有相關信息處理設施的時鐘應使用已設的 時間源進行同步。 A.11 訪問控制 A.11.1 訪問控制的業務要求 目標:控制對信息的訪問。 A.11.1.1 訪問控制策略 控制措施 訪問控制策略應建立、形成文件,并基于業務和訪問的要求進行 評審。 A.11.2 用戶訪問管理 目標:確保授權用戶訪問信息系統,并防止未授權的訪問。 A.11.2.1 用戶注冊 控制措施 應有正式的用戶注冊及注銷程序,來授權和撤銷對所有信息系統及服 務的訪問。 A.11.2.2 A.11.2.3 A.11.2.4 特殊權限管理 用戶口令管理 用戶訪問權的 復查 控制措施 應限制和控制特殊權限的分配及使用。 控制措施 應通過正式的管理過程控制口令的分配。 控制措施 管理者應定期使用正式過程對用戶的訪問權進行復查。 A.11.3 用戶職責 目標:防止未授權用戶對信息和信息處理設施的訪問、危害或竊取。 A.11.3.1 A.11.3.2 A.11.3.3 口令使用 無人 值守的用 戶設備 清空桌面和屏 幕策略 控制措施 應要求用戶在選擇及使用口令時,遵循良好的習慣。 控制措施 用戶應確保無人值守的用戶設備有適當的保護。 控制措施 應采取清空桌面上文件、可移動存儲介質的策略和清空信息處理設施 屏幕的策略。 A.11.4 網絡訪問控制 目標:防止對網絡服務的未授權訪問。 A.11.4.1 A.11.4.2 A.11.4.3 A.11.4.4 A.11.4.5 A.11.4.6 使用網絡 服務 的策略 外部連接的用 戶鑒別 網絡上的設備 標識 遠程診斷和配 置端口的保護 網絡隔離 網絡連接控制 控制措施 用戶應僅能訪問已獲專門授權使用的服務。 控制措施 應使用適當的鑒別方法以控制遠程用戶的訪問。 控制措施 應考慮自動設備標識,將其作為鑒別特定位置和設備連接的方法。 控制措施 對于診斷和配置端口的物理和邏輯訪問應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應在網絡中隔離信息服務、用戶及信息系統。 控制措施 對于共享的網絡,特別是越過組織邊界的網絡,用戶的聯網能力應按 照訪問控制策略和業務應用要求加以限制(見 11.1)。 A.11.4.7 網絡路由控制 控制措施 應在網絡中實施路由控制,以確保計算機連接和信息流不違反業務應 用的訪問控制策略。 A.11.5 操作系統訪問控制 目標:防止對操作系統的未授權訪問。 A.11.5.1 A.11.5.2 登錄程序 用戶標識和鑒 別 控制措施 訪問操作系統應通過登錄程序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所有用戶應有 的、 其個人使用的標識符(用戶 ID),應選擇 一種適當的鑒別技術證實用戶所宣稱的身份。 A.11.5.3 A.11.5.4 口令管理系統 系統實用工具 的使用 會話超時 聯機時間的限 定 控制措施 口令管理系統應是交互式的,并應確保優質的口令。 控制措施 可能超越系統和應用程序控制的實用工具的使用應加以限制并嚴格 控制。 A.11.5.5 A.11.5.6 控制措施 不活動會話應在一個設定的休止期后關閉。 控制措施 應使用聯機時間的限制,為高風險應用程序提供額外的。 A.11.6 應用和信息訪問控制 目標:防止對應用系統中信息的未授權訪問。 A.11.6.1 信息訪問限制 控制措施 用戶和支持人員對信息和應用系統功能的訪問應依照已確定的訪問 控制策略加以限制。 A.11.6.2 敏感系統隔離 控制措施 敏感系統應有專用的(隔離的)運算環境。 A.11.7 移動計算和遠程工作 目標:確保使用可移動計算和遠程工作設施時的信息。 A.11.7.1 移動計算和通 信 遠程工作 控制措施 應有正式策略并且采用適當的措施,以防范使用移動計算和通信 設施時所造成的風險。 A.11.7.2 控制措施 應為遠程工作活動開發和實施策略、操作計劃和程序。 A.12 信息系統獲取、開發和維護 A.12.1 信息系統的要求 目標:確保是信息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A.12.1.1 要 求分析 和說明 控制措施 在新的信息系統或增強已有信息系統的業務要求陳述中,應規定對安 全控制措施的要求。 A.12.2 應用中的正確處理 目標:防止應用系統中的信息的錯誤、遺失、未授權的修改及誤用。 A.12.2.1 A.12.2.2 輸入數據驗證 內部處理的控 制 消息完整性 控制措施 輸入應用系統的數據應加以驗證,以確保數據是正確且恰當的。 控制措施 驗證檢查應整合到應用中,以檢查由于處理的錯誤或故意的行為造成 的信息的訛誤。 A.12.2.3 控制措施 應用中的確保真實性和保護消息完整性的要求應得到識別,適當的控 制措施也應得到識別并實施。 A.12.2.4 輸出數據驗證 控制措施 從應用系統輸出的數據應加以驗證,以確保對所存儲信息的處理是正 確的且適于環境的。 A.12.3 密碼控制 目標:通過密碼方法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或完整性。 A.12.3.1 A.12.3.2 使用密碼控制 的策略 密鑰管理 控制措施 應開發和實施使用密碼控制措施來保護信息的策略。 控制措施 應有密鑰管理以支持組織使用密碼技術。 A.12.4 系統文件的 目標:確保系統文件的 A.12.4.1 A.12.4.2 A.12.4.3 運行軟件的控 制 系統測試數據 的保護 控制措施 應有程序來控制在運行系統上安裝軟件。 控制措施 測試數據應認真地加以選擇、保護和控制。 對 程 序 源 代 碼 控制措施 的訪問控制 應限制訪問程序源代碼。 A.12.5 開發和支持過程中的 目標:維護應用系統軟件和信 息的。 A.12.5.1 變更控制程序 控制措施 應使用正式的變更控制程序控制變更的實施。 A.12.5.2 操作系統變更 后應用的技術 評審 軟件包變更的 限制 信息泄露 外包軟件開發 控制措施 當操作系統發生變更后,應對業務的關鍵應用進行評審和測試,以確 保對組織的運行和沒有負面影響。 A.12.5.3 控制措施 應對軟件包的修改進行勸阻,限制必要的變更,且對所有的變更加以 嚴格控制。 A.12.5.4 A.12.5.5 控制措施 應防止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 組織應管理和監視外包軟件的開發。 A.12.6 技術脆弱性管理 目標:降低利用公布的技術脆弱性導致的風險。 A.12.6.1 技 術 脆 弱 性 的 控制措施 應及時得到現用信 息系統技術脆弱性的信息,評價組織對這些脆弱性 控制 的暴露程度,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處理相關的風險。 A.13 信息事件管 理 A.13.1 報告信息事態和弱點 目標:確保與信息系統有關的信息事態和弱點能夠以某種方式傳達,以便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 A.13.1.1 A.13.1.2 報告信息 事態 報告弱點 控制措施 信息事態應該盡可能快地通過適當的管理渠道進行報告。 控制措施 應要求信息系統和服務的所有雇員、承包方人員和第三方人員記錄并 報告他們觀察到的或懷疑的任何系統或服務的弱點。 A.13.2 信息事件和改進的管理 目標:確保采用一致和有效的方法對信息事件進行管理。 A.13.2.1 職責和程序 控制措施 應建立管理職責和程序,以確保能對信息事件做出快速、有效和 有序的響應。 A.13.2.2 A.13.2.3 對信息事 件的總結 證據的收集 控制措施 應有一套機制量化和監視信息事件的類型、數量和代價。 控制措施 當一個信息事件涉及到訴訟(民事的或刑事的),需要進一步對 個人或組織進行起訴時,應收集、保留和呈遞證據,以使證據符 合相 關訴訟管轄權。 A.14 業務連續性管理 A.14.1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信息方面 目標:防止業務活動中斷,保護關鍵業務過程免受信息系統重大失誤 或災難的影響,并確保它們的 及時恢復。 A.14.1.1 業務連續性管 理過程中包含 的信息 業務連續性和 風險評估 制定和實施 包 含信息的 連續性計劃 業務連續性計 劃框架 測試、維護和 再評估業務連 續性計劃 控制措施 應為貫穿于組織的業務連續性開發和保持一個管理過程,以解決組織 的業務連續性所需的信息要求。 A.14.1.2 控制措施 應識別能引起業務過程中斷的事態,這種中斷發生的概率和影響,以 及它們對信息所造成的后果。 A.14.1.3 控制措施 應制定和實施計劃來保持或恢復運行,以在關鍵業務過程中斷或失敗 后能夠在要求的水平和時間內確保信息的可用性。 A.14.1.4 控制措施 應保持一個 的業務連續性計劃框架,以確保所有計劃是一致的, 能夠協調地解決信息要求,并為測試和維護確定優先級。 A.14.1.5 控制措施 業務連續性計劃應定期測試和更新,以確保其及時性和有效性。 A.15 符合性 A.15.1 符合法律要求 目標:避免違反任何法律、法令、法規或合同義務,以及任何要求。 A.15.1.1 可用法律的 識 別 控制措施 對每一個信息系統和組織而言,所有相關的法令、法規和合同要求, 以及為滿足這些要求組織所采用的方法,應加以明確地定義、形 成文 件并保持更新。 A.15.1.2 知 識 產 權 (IPR) 保護組織的記 錄 數據保護和個 人信息的隱私 控制措施 應實施適當的程序,以確保在使用具有知識產權的材料和具有所有權 的軟件產品時,符合法律、法規和合同的要求。 A.15.1.3 控制措施 應防止重要的記錄遺失、毀壞和偽造,以滿足法令、法規、合同和業 務的要求。 A.15.1.4 控制措施 應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合同條款的要求,確保數據保護和隱私。 A.15.1.5 A.15.1.6 防止濫用信息 處理設施 密碼控制措施 的規則 控制措施 應禁止用戶使用信息處理設施用于未授權的目的。 控制措施 使用密碼控制措施應遵從相關的協議、法律和法規。 A.15.2 符合策略和標準以及技術符合性 目標:確保系統符合組織的策略及標準。 A.15.2.1 符合策略 和標準 技術符 合性檢 查 控制措施 管理人員應確保在其職責范圍內的所有程序被正確地執行,以確 保符合策略及標準。 A.15.2.2 控制措施 信息系統應被定期檢查是否符合實施標準。 A.15.3 信息系統審核考慮 目標:將信息系統審核過程的有效性 化,干擾小化。 A.15.3.1 信息系統審核 控制措施 信息系統 審核 工具的保護 控 制措施 涉及對運行系統檢查的審核要求和活動,應謹慎地加以規劃并取得批 準,以便小化造成業務過程中斷的風險。 A.15.3.2 控制措施 對于信息系統審核工具的訪問應加以保護,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濫用或 損害。
溝通ISO9001認證體系質量方針 本條旨在確保質量方針在組織人員中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以使其能夠為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做出貢獻,并確保有關相關方可以獲取質量方針。 組織應確保質量方針易于獲取,并保持成文信息。為使質量方針持續有效,組織應定期進行評審,以便確定質量方針是否仍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例如,可將這種評審作為管理評審過程的一部分(見ISO9001認證標準,9.3)。 組織需要確保質量方針在整個組織內都能得到清晰的理解,這可通過考慮組織內不同層次人員的意識(見ISO9001認證標準,7.3)和溝通的要求(見ISO9001認證標準,7.4)來實現。質量方針可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溝通,如公告欄、屏保程序、組織的網站或例行會議等。 組織應在適宜時讓有關相關方(如外部供方、合作伙伴、顧客和監管機構等)能夠獲取其質量方針。 組織可根據相關方的要求提供質量方針,或在網站上發布質量方針。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擁有著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完善的經營管理體制。公司主營產品 廣東深圳ISO9000認證。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不斷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大力開發和利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產品,以的管理水平、優質的服務、優惠合理的價格,竭誠為顧客服務!公司秉承“平等、誠信、合作、發展”的經營理念,誠摯歡迎新老客戶前來指導工作、洽談業務。
IATF16949認證體系組織環境 很多企業在實施IATF16949認證體系時仍使用實施ISO9001認證體系時分析的內外環境,這是否合適在暫在此置評,在看完下面關于組織環境解讀后相應會有一個清晰認識。 理解組織環境是決定影響組織實現持續成功的能力的因素的過程。在確定組織的背景時,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關鍵因素是: a)利益相關方; b)外部問題; c)內部問題。 1.與IATF16949認證體系或ISO9001認證體系要求相關的利益相關方 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能夠影響、受組織決策或活動影響或認為自己受組織決策或活動影響的人。組織 應確定哪些利害關系方是相關的。這些相關的相關方可以是外部的和內部的,并且可以影響組織實現持續? 成功的能力,包括客戶。 組織應確定哪些利益相關方: A)如果不滿足相關的需求和期望,則是其持續成功的風險; b)可以提供增強其持續的成功的機會。 相關利益相關方一旦確定,組織應: ——確定他們的相關需求和期望,確定應該解決的問題; ——建立必要的程序以滿足相關方的需要和期望。 組織應該考慮如何與相關方建立持續的關系,以獲得利益,例如改善績效、對目標和價值的共同理解、 以及增強的穩定性。 2?與IATF16949認證體系或ISO9001認證體系相關外部和內部問題 2.1 外部問題是存在于實施IATF16949認證體系或ISO9001認證體系組織外部的可能影響組織實現持續成功的能力的因素,例如: a)法律和法規要求; b)特定領域的要求和協議; c)競爭; d)全球化; e)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 f)技術的革新和進步; g)自然環境。 2.2.內部問題是實施IATF16949認證體系或ISO9001認證體系組織內部存在的能夠影響組織取得持續成功的能力的因素,例如: a)尺寸和復雜性; b)活動和相關過程; C)戰略; d)產品和服務類型; e)性能; f)資源; g)能力和組織知識水平; h)成熟度; i)創新。 在考慮IATF16949認證體系或ISO9001認證體系外部和內部問題時,組織應考慮過去的相關信息、其現狀和其戰略方向。 組織應確定哪些外部和內部問題可能導致其持續成功的風險或增強其持續成功的機會。? 基于這些問題的確定, 管理層應該決定哪些風險和機會應該被處理,并開始建立、實施和維護必要的過程。 組織應考慮如何建立、實施和維持一個監測、審查和評估外部和內部問題的過程,同時考慮要采取行動的任何后果(見 7.2)。
聯系人:宋經理,電話:18926043348,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在廣東省深圳市本地專業從事昌江縣ITSS認證流程方便,廣東省深圳市各個縣市以及周邊城市均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