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認證AS9100認證技術成熟
更新時間:2025-01-16 05:48:42 瀏覽次數:1 公司名稱: 博慧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電議 |
發貨期限 | 電議 |
供貨總量 | 電議 |
運費說明 | 電議 |
品牌 | 博慧達 |
地址 | 深圳 |
類別 | 體系認證 |
針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監控的難點,認為控制應達到的效果是:、實時、有效。要實現這一控制目標,務必在控制過程中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有效監控,并在控制過程中適時采取管理、組織、技術等方面措施為減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產品質量偏差帶來的損失,必須以事前控制為工作重點。下面筆者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過程來對質量監控提出對策:
1.熟悉工序操作要點,通過工序分析掌握重點。如砌磚工程的砂漿飽滿度、灰縫水平度及厚度、拉結筋的布設等。又如混凝土澆筑時的振搗插點及振搗時間,控制工作將更具方向性及針對性。
2.檢查承包商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情況,重點在于人員是否各就其位。責任是否明確到人。務必要落實質量員及收料員人選,因為在實踐中承包商出于節約管理費考慮,常會有質量員與施工員材料員與收料員相替代的情況 但這兩類工作責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質量控制的實施。
3.兩個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樣品制度與獎懲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質量監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猶為重要,這些問題的控制難點就是面廣量大,不從制度上加以規范是難以達到預期控制效果的。筆者在監理工作中極力推行樣品制度,現介紹如下:該制度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容。 ,樣品檔案庫的建立,即對于進場材料建立書面技術檔案及實物樣品檔案。第二,對進場材料按樣品標準檢查,達到標準接受,否則拒收。這樣規范了進場原材料應達到的標準,而且直觀、明了,可操作性較強。材料檢查的職責在于收料員,監理工程師應對此進行經常性的核查。對于出現的偏差則通過獎懲制度加以規范解決。這樣通過監控樣品制度的實施,質量監控難點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決對于獎懲制度的實施,對于操作者的違規操作進行處罰。檢查及處理職責在于質檢員,使質檢員具有相當的質量否決權及控制力度。這樣,監理工程師通過控制獎懲制度的落實,質量監控難點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博慧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專業研發和生產各種 安徽宣城AS9100認證材料的制造企業。研發實力雄厚,獲得多項專利,被授予“安徽宣城高新技術企業”。
秉持團結互助、敬業負責、恪守信譽、積j i進取、勇于創新的企業文化,堅持不懈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己任,不斷進取創新,力求從技術、 安徽宣城AS9100認證產品到服務的每個細節都做好。
ISO9000認證AS9100認證技術成熟
3、驗證工序能力
即驗證工序是否能穩定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產品。通過試生產,邊加工、邊檢驗、邊調試,保證工序具有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
4、工序檢驗
在生產過程中,操作者應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用戶"、"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戶"的觀念,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對每一道工序出產的制品進行質量檢驗。檢驗的方法包括操作者自檢、自動化檢驗、工序巡回檢驗、終檢驗。同時,工序檢驗要做到自檢、互檢、專檢三結合。
5、驗證狀態的控制和不合格品處理
驗證狀態有三種:合格狀態、不合格狀態和待檢驗狀態。對各狀態應做好明顯標記,以防混淆。
對不合格品的處理,一定要慎重,處理不妥,可能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如廣州某大企業生產了一批次品,當時的廠長采納了部分人"降價處理"的建議,以減少損失。結果不到三個月,一個名聲顯赫的大企業迅速陷入銷售的困境,由于產品牌子倒地,企業陷入困境。
6、檢驗設備的控制
沒有先進的檢驗設備,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產品,企業應按計量工作的具體要求,建立健全的計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嚴格實行計量器具的檢測制度。
7、技術文件的控制
8、糾正措施
1.相關 標準、行業標準或其他要求
企業終檢驗規范是否已充分考慮了 標準、行業標準的檢測內容,有否遺漏出廠批次檢驗必須做到的檢測項目;檢測方法是否與標準規定一致;是否實施了 標準、行業標準規定的型式實驗項目,并能出具檢測合格的證據。
2.企業產品、工藝、設備或檢測方法
產品工藝設備或檢測方法和檢測點的變化往往會帶來控制參數或條件的變化。如事先策劃和驗證不充分,往往會引起質量的波動。因此審核員在審核中應關注是否有上述情況發生,以及變化后控制措施的策劃情況。由此也可以比較清楚地評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策劃能力及控制的有效性。
3.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特殊、關鍵過程控制的有效性
特殊、關鍵過程控制的水平不僅是對產品質量的重要反映,也是對企業質量控制能力的一個重要反映。在審核過程應充分關注:特殊過程有否被識別,或未按特殊過程控制要求加以管理及控制的有效性。
4.企業不合格品、退貨、返修、投訴反復出現的環節和改進情況
觀察一個質量管理體系對不合格品及投訴的改進措施是對體系自我改進、自我完善機制有效性的 判斷方法之一。審核員在審核中不能只看內審開了多少個不符合項以及不符合項是否已糾正,而是要關注對反復出現不合格和投訴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