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李海祥,因家中有大病患者致貧。在何淑超的幫助下,通過銀行建了兩個大棚,何淑超無償提供技術,優惠種苗。李海祥的精心管理,辛勤勞作,大棚收益良好,家中收入增加,不僅還清了,而且實現了穩定脫貧。
但面對蓬勃發展的蔬菜產業,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何淑超對于自己的育苗加工基地抱有十足的心,他堅這種方式一定會讓自己和老百姓收益。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agronet.)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何淑超的育苗基地年育苗量達到2000萬株以上在使用時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北辰區就啟動了大棚房整治專項行動,緊盯農業設施違法用地問題,態度上零容忍,力度上無禁區,措施上違法必拆,確保農地農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天津市北辰區副區長胡學春向記者介紹。通過拉網式排查,北辰區排查各類農業設施9412.42畝,發現大棚房配房超標,硬化及各類違法占用農業用地問題14個點位,625個棚室,涉及全區6個鎮。對此,全區組織1.5萬人次,出動4790臺次工程機械,運輸車輛。去年5月份在40天內完成了清理,整頓目標。
同時,農業科技部門做好服務,將科技知識送到了田間地頭。北辰區農業技術人員上門指導農戶,使用秸稈反應堆技術恢復地力,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運用食用菌工廠剩下的廢菌渣制作有機肥,為農地復墾提供有效保障。北辰區農業農村委委,主
理,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和支部+合作社+種植大戶(產業能人)+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由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種植設施蔬菜。并以合作社為載體,培育蔬菜營銷隊伍,強力推進農超對接。為使蔬菜產業發展由傳統粗放型經營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今年以來該鎮成立了蔬菜專業服務隊。
如今,蔬菜產業已發展成為靈臺縣中臺鎮脫貧攻堅的支柱性產業。截至目前,該鎮累計種植日光溫室148座,鋼架大棚1145座。由合作社帶動貧困戶644戶1856人種植設施蔬菜617棚,現已銷售辣椒73噸,番茄125.6噸,西瓜403.5噸,甜瓜213.3噸,收入達418.2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846元。
近,出家門就能掙錢。她的丈夫在外打工。采摘家里三個兒女都還在上學需要照顧,今年5月,聽說蔬菜基地有活干,她就跟村里伙伴一起到蔬菜基地務工。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里,一舉兩得。王建英高興地說。
一棵棵西紅柿樹上掛滿了一串串小西紅柿,成熟的西紅柿像一個個小燈籠點綴在綠葉間,果紅藤綠,讓大棚香氣四溢,煞是喜人。同樣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羅麗紅正穿梭于大棚內,忙著采摘西紅柿。臨近中午,羅麗紅也記不清自己半天時間摘了幾簍框西紅柿,剛鉆進西紅柿棚里,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是滿滿一簍。一個月上二十來天班,一年算下來能掙差不多兩萬塊錢!羅麗紅順手將剛采摘的西紅柿裝進簍里,臉上有一種從內心深處綻放出來的幸福感。在大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