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報價的合理性以及擬簽訂合同條款與相關方面的一致性為標準對鶴壁工程預算控制價進行審核。主要審核方式包括兩個方面:①對報價清單的工程量與發標清單進行審核,檢驗二者的相關內容是否相互佐證、相互符合。對暫列金、暫定價、稅金、規費等內容進行審核,檢查其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避免投標價格的不合理以及報價的不平衡現象發生。②正常程序中,鶴壁工程預算文件對擬簽訂承包條款具有制約性,合同價款必須依據中標文件的造價進行,因此,在鶴壁工程預算審核的過程中要保證擬簽訂承包條款與鶴壁工程預算文件之間具有一致性,合同價款與中標文件的主要造價相符。另外,對鶴壁工程預算的審核工作還必須注意擬簽訂合同條款的完整性,不能遺漏鶴壁工程預算文件要求之外的條款,并要保證其公平性,不能遺漏針對投標不平衡報價的風險控制條款,且要保證其考慮周全。對鶴壁工程預算控制價進行核實。主要需進行幾個步驟:①依據工程設計圖紙內容核實清單組價的消耗量。②依據核實過的消耗量定額基價及材料設備信息價核實清單綜合單價。③根據費用定額核實各項取費。在進行工程價的審核之前,要先了解把握工程圖紙的內容。然后依據具體實施過程中工作的細致程度以及所需的時間,所需的人力資源以及實際的審核人員,結合工程量與工程圖紙的難易程度進行審核方法的選擇。在進行工程量的審核方案的選取時,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原則,依據計量規則由到場的鶴壁工程預算審核人員進行計量。要加強技術標準在相關工作的審核中的作用。另外,對隱蔽工程的審核,如果缺乏考量的相關對象內容,可以對工程驗收記錄進行分析。
建筑市場的競爭主要是鶴壁工程預算的競爭,鶴壁工程預算管理也稱投資控制,是基本建設基礎的管理工作。社會的發展要求鶴壁工程預算管理加快改革步伐,沖破建設領域計劃經濟下舊體制的束縛,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鶴壁工程預算標準定額新體制和鶴壁工程預算管理新辦法。在此,對現行鶴壁工程預算管理辦法改革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建筑材料是構成工程實體的物質基礎,其費用是形成鶴壁工程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材價格應該因供需矛盾而變化,遵循價值規律。它是鶴壁工程預算的重要動態因素。目前采用的系數法調整材料預算價差,其系數是采用抽樣方法,分析若干同類結構的典型工程加權平均而得。而實際上,由于工程所處環境、地理位置、建筑、結構、裝飾要求不同和市場變化等諸多因素,單靠系數調整材料預算價差也是很不準確的,與實際出入較大。只有把工程材料價格按實際進行調整,才能準確價差調整,從而使鶴壁工程預算反映工程實際價值。多年來通過實際工作經驗證明,對那些價格變化不大,用量不多,對鶴壁工程預算影響小的那部分材料,應由地方造價管理機構統一發布調整價格,供甲、乙雙方參考;對那些價格高,變化大、用量多的材料(如三材、裝飾材料)必須在市場競爭中確定價格。適應價格浮動,改進材料預算價格的編制和管理,造價管理部門應建立材料信息系統, 及時提供材料價格信息,以指導建筑材料的預測和調整。
加強評標專家庫的建設,通過篩選及時把合格的人員充實到專家庫,以緩解當前專家緊缺的局面。同時要加快解決評標專家信息庫的開發工作,盡快結束人工選定評標小組專家名單的現狀,排除人為因素,實現微機檢索評標小組人員名單,用微機自動檢索代替人工操作的辦法,促進評標工作公正進行。進一步規范發標工作,嚴格控制棄標現象和無效鶴壁工程預算的發生。在項目鶴壁工程預算發標時,必須保證邀請的投標廠家不少于3個,對有可能發生棄標現象的,可適當將邀請的投標廠家增加到4-5個,保證開標時投標廠家不少于3家,從而有效保證鶴壁工程預算競爭作用的發揮。加強標底的編制與管理工作,提高商務評標的效率,有效應對廠商虛高報價和聯手哄抬報價的行為,切實保護企業的經濟利益加強各部門協作,認真組織工程圖紙會審和技術協議的制定,及時溝通鶴壁工程預算準備工作進展情況,齊心協力,保證鶴壁工程預算順利進行。隨著新時期“三步走”戰略的時代重新部署和市場資源流轉微觀調控機制下的社會化競爭加劇,建筑行業在取得跨越式進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時代考驗和擠占性競爭壓力。為能夠在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仍以長盛之姿繼續前行,必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造價因素,在保障社會效益的同時,確保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建設。本文擬就在分析影響建筑鶴壁工程預算因素、誘發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降低鶴壁工程預算的戰略對策。
至于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貨商,如果在合同中已經明確,也無可厚非。如果在合同中沒有加以明確,施工單位又加以認可的話,也不必大驚小怪。不過,一般施工單位心中總是不是很愿意,畢竟材料占了工程預算的60%-70%,其中的利潤自然可觀。一個是建設單位自己采購的確可以降低成本,另一個有時施工單位采購的材料的確不過關,如果在合同中沒有對于品牌、型號、材質加以明確的話,施工單位采購進來的材料一般都不是很好的。建設單位對這方面加以控制的話也可以理解。因為結算時一般以信息價和市場價調整,而信息價的利潤幅度還是又的,市場價又難以把握,就象該文作者自己說的那樣,所以建設單位此舉說是控制成本也可以理解。作者把這些都看成時不正常的舉動,未免太偏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