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外套提高的耐污性能可留給用戶、電力部門作為裕度考慮。因此,爬電比距的設計仍按瓷外套標準考慮。這一設計還受兩個外界因素影響:①復合外套比瓷套更容易提高爬電比距,但必須保證電弧小距離(如110kV下≥1m);空氣有間隙避雷器本體爬距≥1.7cm/
kV即可認為是的,因為,正常運行電壓下避雷器本體幾乎不承受任何電壓值;環-環絕緣支撐有間隙避雷器,其爬距應為避雷器本體爬距與支撐絕緣子爬距之和,作者建議,爬電比距應分別規定,避雷器本體≥1.7cm/kV,支撐絕緣子≥1.7cm/kV,因為在正常運行和雷擊瞬間不同工況下,兩者都需分別承受了幾乎100%的過電壓,避雷器總體爬電比距≥3.4cm/kV。我國無間隙線路避雷器的使用量超過有間隙線路避雷器
,90%的330kV、500kV線路使用無間隙線路避雷器。無間隙避雷器在絕緣配合上,保護性能分散性小,僅僅取決于一條U-I特性曲線,保護裕度大。避雷器運行事故率已低于0.03/100相·年以下,且無間隙線路避雷器限制操作過電壓的優點是目前有間隙線路避雷器所不能達到的。表4列出兩種線路避雷器的技術要求及性能[無間隙線路避雷器的運行條件除滿足一般電站避雷器要求外,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合成絕緣氧化鋅避雷器(HMOA)是合成絕緣子與投產氧化鋅避雷器研究成果的結晶,它利用合成絕緣材料的優點,克服了瓷套避雷器的缺點,其優良特性有以下幾方面:(1)密封性能好,整體成型工藝,解決了閥片密封不嚴受潮問題,性試驗周期可延至5年。現有熔
斷器橫擔,節省了原避雷器橫擔。(3)絕緣性能優良,耐污染能力強。運行中無需清掃,不受海拔高度限制,運行時間超過20年。(4)防性能優良,性軟質裙套使避雷器故障時無飛濺性破損,確保人身和設備。(5)保護性能好,動作及負載能力高,不怕重復雷擊,提高了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合成絕緣氧化鋅避雷器性能優良,尤其是耐污和防特性好,將成為中、低壓避雷器的換代產品。送電、防止因線路故障而跳閘是當前輸變電
工業的重要課題之一。雷擊引起線路絕緣子串閃絡及雷電波入侵變電站所造成的停電事故,在我國南方各省已占輸電線路閃絡事故的60%,特別是110kV線路,平原地區雷擊率為0.1~0.5次/100km·年,山區可達1~4次/100km·年[1]。加裝線路避雷器(MOA)是防止雷擊事故、減少跳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2]。 日本、美國、已有許多應用線路避雷器防止雷擊閃絡事故的成功報道。日本在20世紀90
年代已有超過30000相77~500kV線路避雷器投入系統中使用,加裝線路避雷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JCQ-10/800避雷器在線監測儀的結構和特點1:采用新穎獨特的整體結構設計,結構緊湊、密封性能優越,工作穩定可靠;
2:采用不銹鋼外殼,美觀堅固、抗腐蝕耐震性好,便于運輸安裝,使用壽命長;
3:采用三位(兩位或五位)電磁式記數器,滿度后自動回零,循環計數工作,不需清零;
4:電流測量采用特制非線形刻度毫安表,具有讀數清晰、小電流區分辯率高、耐振動的優點;
5:特制毫安表用彩色刻度分別標出避雷器泄漏電流運行區域,方便判斷避雷器的運行狀態;設有故障, 避雷器泄漏電流超過設定值后,能自動發出號,號方式為紅綠交替閃爍式,符合人的視覺生理 特點,提高了預警能力
、使用范圍 JSH /JCQ系列避雷器在線監測器(原名避雷器漏電流及動作記錄器)是交流高壓電力系統中避雷器的在線監測儀器,該儀器集毫安表與計數器為一體,串聯在避雷器接地回路中。監測器中的毫安表用于監測運行電壓下通過避雷器的泄漏電流峰值,可以有效地檢測出避雷器內部是否受潮或內部元件是否異常等情況;計數器則記錄避雷器在過電壓下的動作次數。其主要特點有:1、準確測量避雷器持續電流(泄漏電
流)及避雷器動作次數。2、不銹鋼外殼,美觀大方。圓形結構,密封性好。3、泄漏電流表為彩色刻度并有帶電警示指示燈,方便觀察。4、具有外接測量插孔,可以用來傳輸號,便于集中監視。 JSH/JCQ型避雷器在線監測器,采用指針式計數器,直徑約為160mm,尺寸較大,比較適合在變電站及線路上進行安裝。高適用電壓等級500kV的避雷器。二、使用環境1. 適用于戶內或戶外;2.
雷器在線監測儀作用用途及原理介紹氧化鋅避雷器的泄漏電流可以被分為兩部分:容性部分和阻性部分,正常情況下阻性電流在全電流的分量比較小,所以阻性電流的增加,對全電流的增加很小,全電流的監測對阻性電流的變化不是很靈敏。為了監測閥片的非線性電阻特性較好的辦法是直接監測阻性電流。根據變電站的發展需求與發展方向,切實提高無人/少人值守變電站的水平,在變電站配置氧化鋅避雷器泄露電流在線監測系統。用于實時
這些電源防雷器對于通過了用戶供電入口處浪涌放電器的剩余浪涌能量進行更完善的吸收,沖擊容量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200V,稱之為CLASS Ⅱ級電源防雷器。一般用戶供電系統做到第二級保護就可以達到用電設備運行的要求了第二級電源防雷器采用C類保護器
進行相—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護,主要技術參數為:雷電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μs);殘壓峰值不大于1000V;響應時間不大于25ns。第三級保護目的是終保護設備的手段,將殘余浪涌電壓的值降低到1000V以內,使浪涌的能量不致損壞設備。在電子息設備交流電源進線端安裝的電源防雷器作為第三級保護時應為串聯式限壓型電源防雷器,其雷電通流容量不應低于10KA。后的
防線可在用電設備內部電源部分采用一個內置式的電源防雷器,以達到完全小的瞬態過電壓的目的。該處使用的電源防雷器要求的大沖擊容量為每相20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000V。對于一些特別重要或特別敏感的電子設備具備第三級保護是必要的,同時也可以保護用電設備免受系統內部產生的瞬態過電壓影響。對于波通設備、移動機站通設備及雷達設備等使用的整流電源,宜視其工作電壓的保護需要分別選用
工作電壓適配的直流電源防雷器作為末級保護。第四級及以上根據被保護設備的耐壓等級,假如兩級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電壓低于設備的耐壓水平,就只需要做兩級保護,假如設備的耐壓水平較低,可能需要四級甚至更多級的保護。第四級保護其雷電通流容量不應低于5KA。 [4] 由于電力系統中如單相接地、長線電容效應以及甩負荷等各種原因,會引起工頻電壓的升高或產生幅值較高的暫態過電壓,避雷器具有在一定時間內承受
一定工頻電壓升高能力。金屬氧化物避雷器(MOA)在正常工作時與配變并聯,上端接線路,下端接地。當線路出現過電壓時,此時的配變將承受過電壓通過避雷器、引線和接地裝置時產生的三部分壓降,稱作殘壓。在這三部分過電壓中,避雷器上的殘壓與其自身性能有關,其殘壓值是一定的。接地裝置上的殘壓可以通過使接地引下線接至配變外殼,然后再和接地裝置相連的方式加以。對與如何減小引線上的殘壓就成為保護配變的關鍵所在。引線的
阻抗與通過的電流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導線的電感越強,阻抗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