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方艙實驗室按照生物要求,有獨立的生物密閉與空氣處理裝置,設置有試劑準備間、樣本處理間、PCR擴增間、洗消間,各區域相互獨立,不互通氣流,能實現人流、樣本流、污物流的相互分離,確保檢測人員和環境。方艙內配備有3臺全自動核酸提取儀、16臺熒光定量PCR擴增儀以及2臺自動化分杯系統,自動化程度高,相當于設備完備的小型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人員可在內部完成標本接收、信息錄入、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等工作,方艙實驗室滿足常規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所有需求,更重要的是,移動方艙實驗室能機動調度、靈活作業,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應對各種惡劣與極端環境,及時為群眾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極大地提高全市核酸檢測能力和應對突發疫情的處置水平。
<昭通> 博瑞達監控裝置方艙CT系統的機房配套兩個監控探頭,實現360°無死角監測機房內設備與病人的實時狀態,能夠有效的應對突發情況。網絡通信方艙CT配套5G高速網絡通信,支持智能前瞻式遠程維護系統,可以動態、實時遠程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況,使售后維保更便捷,更。網絡端口可集成至醫院網絡,實現與HIS、RIS、PACS等系統的對接。三、方艙CT的輻射防護輻射:方艙CT機房采用鉛板防護,配套鉛玻璃機房防護門。主防護(球管正上方及左右兩側范圍)為5mm/pb鉛當量,其余位置4mm/pb鉛當量防護要求。方艙CT(移動式CT機房)應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依據《醫用X射線診斷防護要求》(GBZ 130-2013),《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放射防護要求》(GBZ 165-2012)以及《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基本標準》(GB 18871-2002)進行檢測并通過。性及有效性:方艙CT所搭載的CT子系統應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
3、成本投入低,可重復利用PCR實驗室改造工程由于對面積、場地及實際的施工改造難度、安裝等方面有較大的要求,所以投入成本相對比較高,方艙式PCR實驗室建造成本、人力物力成本都比較低,而且由于可移動式,在疫情結束后或者安置地無檢測需求后,可運輸到有需求的疾控中心、口岸等場所,重復使用,大大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投入成本。4、污染快室內外空氣置換迅速PCR實驗室實驗過程中,怕的就是交叉污染。交叉污染除了實驗室的氣流等問題,還有實驗室人為操作問題。污染發生后,由于方艙實驗室都是獨立于空曠的室外放置,所以可通過與室外快速的空氣置換,達到快速污染的效果。
![#移動應急放射科方艙昭通#-性價比高](http://ypmimg.17za.com//pub_soft/3159/3548/202204021050574839.jpg)
![#移動應急放射科方艙昭通#-性價比高](http://ypmimg.17za.com//pub_soft/3159/3548/202204021051447135.jpg)
博瑞達集裝箱式發熱門診 的特點和便利之處,在于其實現了一站式服務,發熱病人的就診、檢驗、采樣、治療、繳費等就診流程都不需要進入醫院大堂,全部在此門診完成,避免交叉感染。同時,體溫異常者也會由專人直接引導至此就診,有效分流發熱病人,降低感染風險,確保整個預檢防控工作有序、地進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發熱門診的位置選擇、分區設置、人員配置、流程管理等諸方面嚴格按照相關要求,科學布局、設計,就診患者的種種擔憂。博瑞達集裝箱式發熱門診在細微處增加操作性、科學性,從而將發熱門診打造成堅實的防疫堡壘。集裝箱組合方艙發熱門診布局和功能方面更加完善,流程更加規范,將有效減少院內交叉感染發生幾率,提高對發熱患者的處置能力。
移動方艙檢測車的意義1、時效性高當疫情發生的時候,移動箱式PCR實驗室能迅速運到發生地開展檢測工作,對病情的控制會有比較好的效果。2、效益好病情發生時,需要增建大批量的PCR實驗室;完好過后,大量閑置的PCR實驗室造成巨大的浪費,移動箱式PCR實驗室在滿足急迫需求的前提下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當附近(如百公里之內)發生的話可以迅速運到發生地供檢測人員完成檢測工作。確實需要閑置也可通過妥善保管至有需要時再啟用。
移動方艙實驗室按照生物要求,有獨立的生物密閉與空氣處理裝置,設置有試劑準備間、樣本處理間、PCR擴增間、洗消間,各區域相互獨立,不互通氣流,能實現人流、樣本流、污物流的相互分離,確保檢測人員和環境。方艙內配備有3臺全自動核酸提取儀、16臺熒光定量PCR擴增儀以及2臺自動化分杯系統,自動化程度高,相當于設備完備的小型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人員可在內部完成標本接收、信息錄入、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等工作,方艙實驗室滿足常規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所有需求,更重要的是,移動方艙實驗室能機動調度、靈活作業,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應對各種惡劣與極端環境,及時為群眾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極大地提高全市核酸檢測能力和應對突發疫情的處置水平。
![#移動應急放射科方艙昭通#-性價比高](http://ypmimg.17za.com//pub_soft/3159/3548/2022040210510197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