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1200球墨鑄鐵管廠家直銷
更新時間:2025-02-06 09:54:44 瀏覽次數:3 公司名稱: 鑫福興管業有限公司
產品參數 | |
---|---|
產品價格 | 3000/噸 |
發貨期限 | 1天 |
供貨總量 | 100萬噸 |
運費說明 | 現付 |
最小起訂 | 1 |
質量等級 | K9 |
是否廠家 | 是 |
產品材質 | 球墨鑄鐵 |
產品品牌 | 鑫福興 |
產品規格 | DN80-DN1400 |
我國的球墨管行業起步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城鎮供水協會的大力支持下發展非常的迅猛,經過將近二十幾年的實踐發展使用,其性以及實用性已被供水行業普遍認可。球磨鑄鐵管近年來,國內球墨鑄鐵管年產量已經達到二百五十萬噸以上,是一九九零年的是一倍。由于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缺水城市達到六百多個,嚴重缺水城市為二百多個,供水節水事業方興未艾,隨著城市對供水的需求以及其他設施的運用。因此,我國球墨鑄管行業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球墨鑄鐵管在切割以后,為了方便連接和使用,需要在球墨鑄管的一段套上螺紋,一般選用的鏈接用的管道螺紋是英制的55°的管螺紋。一般情況下會將管端加工成圓錐形的螺紋,可以增強防水效果。在安裝螺紋的時候,首先要保證螺紋是端正的,沒有偏扣、亂扣的現象,還要保證螺紋是光滑的沒有毛刺。球磨鑄鐵管而且,在球墨鑄管上選擇的螺紋需要有一定的錐度,松緊的程度要適中,套好之后可以進行試擰,一般以空手擰2-3圈為宜。如果太松了就會影響密封的效果,太緊了就會使閥門脹裂。所以在安裝螺紋的時候應該注意松緊度。螺紋接好后,在外面露出來兩三扣備用。
球墨鑄鐵管有很多優勢:1)抗拉強度高,是一般灰鑄鐵管的3倍;韌性好,延伸率高,為5-15%。2)耐沖擊、耐震動、耐腐蝕,比鋼管好。3)造價較高,只比鋼管略低^4)其耐腐蝕雖比鋼管要好,但是其管壁薄,埋設在土壤中受蝕穿孔的速度比灰鑄鐵管快得多,若外防腐作得不夠,幾乎在5-8年內就發生腐蝕穿孔,而管材在腐蝕土壤中的受腐蝕速度達0.5-1. 5mm/a 因此球墨管的外腐蝕一定要按要求做好,而這點在生產、施工、安裝中不易保證,造成事故隱患。5)其內襯一般為水泥砂漿涂敷,水泥砂漿襯里在某些情況下會對水質產生不利影響,試驗表明如砂漿受到能溶解石灰的水侵蝕會導致砂漿流失、砂漿受損、水被堿化、PH值升高、增加氯耗、水消毒的效果受到影響等。而且由于水泥與鑄鐵性能差異較大,在外沖擊、內壓、溫度變化等條件下,水泥砂漿襯里更易裂紋,導致水分滲入,甚至剝落,造成水阻增大,影響水質。6)水力性能差、能耗高。球墨鑄鐵管的管內糙率系數在〇. 013-0. 014之間這樣對于同樣輸水量,同等管徑的管線,其沿程阻力就高,需要增大泵的揚程,增大初期投資,同時運行費用因耗電量大,也大幅度增大。7)普通管道存在對水錘作用承載能力差,極易引起重大事故。采用球墨鑄鐵管則可避免這種危險性
2)鋼管鋼管應用的歷史較長、范圍較廣,輸水工程中一般選用螺旋焊縫與直縫焊接鋼管,鋼管的管徑、管壁厚度、管段長度可進行調整。鋼管具有以下特點:①管材及管件加工容易,建廠周期短、抗震性能優于其它管材,特別是地形復雜的地段更適宜采用鋼管。②鋼管具有耐高壓、韌性好的特點,同時鋼管一般管壁相對較薄,管段較長,因此又有重量輕、運輸方便、接頭少的特點。③鋼管鋪設較為方便,其形式與球墨鑄鐵管相似,管頂覆土厚度一般亦不小于0.7m。但對地基的要求高,管基工作量大。④水泥砂漿內襯后的內壁糙率n較小,水力條件好。⑤缺點是鋼管屬于柔性管道,整體剛度相對較小、易變形,特別是抗外壓能力差,外壓較大時管外需采用回填土夯實。⑥同球墨鑄鐵管相比,耐腐蝕性能較差,使用壽命相對較短。襯里及外防腐要求高,埋地鋼管在腐蝕性土壤中需作陰極保護,防腐措施完善的鋼管使用壽命可達30年以上。⑦管道施工組合焊接工作量大,存在焊縫等薄弱環節,施工困難,大壁厚鋼管相對于非金屬管道造價高。3)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是山東電力管道公司1988年從美國阿麥隆公司引進的新型管材,《之后美國阿美隆公司對PCCP管停止生產》它是一種鋼筒、鋼絲和混凝土制成的復合管,按制作工藝,可分為內襯式和埋置式兩種型式,內襯式是在鋼筒內部襯以混凝土后在其外面纏繞預應力鋼絲再噴射砂漿保護層,該型式一般管徑較小;埋置式是將鋼筒埋在混凝土里面,然后在混凝土管芯上纏繞環向預應力高強鋼絲,再噴射砂漿保護層。隨著時間的推移近些年爆管事故頻發,國內大的PCCP管廠家分分轉型生產鋼管。在長距離輸水工程中,管材所占投資額比例約為50%~70%,因此,合理選擇管道材質尤為重要。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種管材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管材的選擇一般要根據工程規模、管道的工作壓力等級、地形、地質條件及基礎埋深等管道使用環境條件、施工交通和運輸條件、系統的可靠性要求、工期及運行維護與檢修要求、當地管材的生產狀況、應用習慣等,進行技術、經濟合理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綜合比較后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