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半個小時將面粉,水和好,放入少量的發酵粉,等待半個小時。面粉發酵好后開始揉面,揉到感覺面粉有韌勁就差不多了。南瓜中高鈣,高鉀,低鈉,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有利于骨質疏松和高血壓。此外,還含有磷,鎂,鐵,銅,錳,鉻,硼等元素。南瓜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南瓜在頭瓜未坐穩之前,當土壤濕度大或追肥過多時,易出現徒長,在雌花開放時,若陰雨連綿,常不能正常授粉,都能造成落花落果。石家莊南瓜丁批發價主要做法是將南瓜粉放在杯子中,然后加上豆漿將其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適量的蜂蜜進行調味,調好之后直接飲用即可,這種喝法適合那些患有以及平時控制不住自己食欲的人來吃。另外南瓜粉來做成南瓜漿也非常的不錯因為我們吃這個可以用它來代替晚餐,不僅具有非常好的的作用,而且也能夠補充我們身體所需要的一些營養。然后從面餅的一頭開始卷,卷成一個細長的卷,再將兩頭卷成一個小小的燒餅狀,然后再用搟面杖開始搟,大小和餅鐺差不多就可以了。

南瓜(nangua)(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產于南美洲,后傳入我國。一年生蔓生草本。莖長達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被短硬毛,卷須分3~4叉。單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寬卵形,5淺裂有5角,稍柔軟,長15~30厘米,兩面密被茸毛,沿邊緣及葉面上常有白斑,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花單生,雌雄同株異花。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線形,頂端擴大成葉狀。花冠鐘狀,黃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縐紋。雄蕊3枚。花藥靠合,藥室規則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顯著,葉狀,子房圓形或橢圓形,1室,花柱短,柱頭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壺形、圓柱形等,表面有縱溝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狀突起。似桔瓣狀,呈橙黃至橙紅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灰白色或黃白色,邊緣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原產于亞洲南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果實作蔬菜;種子含油可食用,種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藥,能驅蟲、健脾、下乳。

栽培管理技術 

整地、施肥、鋪膜 印度南瓜產量高,肥水需求量大,應在沙壤土中種植為宜。前茬以豆、薯類、玉米茬為好,不宜選重茬瓜地種植。整地作畦,寬4米,長度視種植植株而定。播種前20天整地,種植行應稍高于莖蔓,匍匐行2至3厘米。這樣做是為了中后期追肥澆水時,不澆瓜和莖蔓,以防爛瓜。  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至5000公斤,復合肥10至15公斤。施肥深夜15至20厘米,宜寬不宜深,寬度以點穴半徑50厘米為宜。 開溝施入以加大根系吸收面積,不宜穴施。  底肥施好后,鋪地膜。地膜寬50厘米,長視播種量而定。播種前7至10天鋪膜,四周壓嚴密封。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
  【科屬】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果實。

  【別名】倭瓜、番瓜、麥瓜、飯瓜。

優良品種

  1、栗味南瓜(印度南瓜):性喜冷涼,適宜生長溫度為15-29℃,中、后期耐濕性差,高溫干旱環境病毒病嚴重,瓜皮色多樣。代表品種為東升南瓜,是臺灣農友公司品種,早生,容易結果,耐寒不耐熱,適冷涼氣候,高溫期病毒病較多,果實厚扁球型,重約1.4公斤,果皮金紅色,日照不足時容易發生綠斑,肉厚,粉質香甜,風味優良,開花后約40天可采收,耐貯運。
  2、西葫蘆(美洲南瓜):耐低溫性強,適宜生長溫度為15-29℃,中、后期耐濕性差,高溫干旱季節病毒病很嚴重,有蔓生和矮生類型,瓜形皮色多樣,在我市栽種的主要是矮生品種。代表品種為早青一代:早熟,播種后約40天可采摘嫩瓜上市,結瓜性能好,雌花多,瓜碼密,葉小,葉柄短,適宜密植。
  3、中國南瓜:適宜生長溫度為18-32℃,瓜形多樣。代表品種為密本南瓜:果實棒錘形,熟時果皮橙黃色,肉厚,肉色橙紅,淀粉細膩,味甜品質優良,單果重1.5-2公斤,定植后85-90天可初收,抗逆性強,耐貯運。對日照敏感,日照在13小時以上地區不易結果。

 


點擊查看樂農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