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睹ISO9000體系認證條件優惠產品的風采嗎?別猶豫,我們的視頻將帶您領略產品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從細節中感受品質,從畫面中捕捉魅力。
以下是:ISO9000體系認證條件優惠的圖文介紹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試卷(A) 姓名:單位:得分: 一、請填出ISO14001標準有關條款的題目(共10分,每空1分) 4.1總要求 4.2環境方針 4.3規劃4.3.1環境因素4.3.2 4.3.3 4.4實施與運行4.4.14.4.2 4.4.3信息交流4.4.4文件4.4.5文件管理 4.4.64.4.7 4.5檢查和糾正措施4. 5.14.5.2 4.5.34.5.4記錄控制4.5.5 4.6管理評審 二、單項選擇題(共20分,每題2分) ()1.ISO14000系列標準是 A.有關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 B.有關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 C.有關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D.以上全部 ()2.組織制定的環境方針中應包括 A.持續改進和污染的承諾 B.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承諾 C.建立和評審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框架 D.以上全部 ()3.制定環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 A.組織的環境影響 B.滿足相關方的所有要求 C.實現組織的目標和指標 D.所有上述答案 ()4.在 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存的情況下: A.應優先執行 標準 B.應優先執行地方標準 C.隨便執行哪個標準都可以 D.兩個標準都要執行下載文檔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4頁)
博慧達ISO9000認證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 廣東廣州ISO9000認證生產與銷售的廠家,公司坐落于光明新區公明街道風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廈,公司主要產品為 廣東廣州ISO9000認證,公司周邊交通方便、有著較好的生產經營優勢。我廠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的研發,經公司領導和廣大員工的不懈努力,我廠在各界友朋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市場競爭愈趨激烈的今天,我們憑借專業、服務、信譽以及質優價廉的產品,在全國各地朋友的支持下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堅持品行于良、信譽至金的經營理念指導下,相信我們必定能夠與各地朋友共同長遠發展!我廠始終以“精益求精,用戶至上,與時俱進,匠心品質”的原則,實誠做人、做事,為各界朋友提供合格產品,力爭做中國的注漿管供應商。期待能與更多朋友們攜手共創繁榮!歡迎國內外客戶蒞臨考察!
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中必須建立“文件”的條款有哪些?文章錄入:上海奔爍咨詢|文章來源:上海奔爍咨詢|添加時間:2019-11-13Iso10012文件包括的形式很多,管理性文件主要是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質量手冊側重于提出要求;程序文件側重于如何實現這些要求。如果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合并編制,其內容既要包括要求,又要包括實現要求的途徑。ISO10012中必須建立文件(含程序文件)的條款有:1)根據計量職能的要求,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建立測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續改進其有效性。2)根據軟件的要求,測量過程和結果計算中所用的軟件應形成文件,并經識別和受控,以確保持續使用的適應性。3)根據環境的要求,測量管理體系所覆蓋的測量過程對有效運行所要求的環境條件應形成文件。4)根據外部供方的要求,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對外部供方為測量管理體系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應規定選擇、監視和評價的準則并形成文件。5)根據測量過程的總則的要求,應對作為測量管理體系組成部分的測量過程進行策劃、確認、實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6)根據測量過程設計的要求,應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的要求確定計量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規定要求而設計的測量過程應形成文件。7)根據測量不確定度的要求,對所有已知的測量變化的來源應形成文件。8)根據測量管理體系的監視的要求,測量和確認過程的監視結果和采取的糾正措施應形成文件,以證明測量和確認過程持續地滿足文件的要求。9)根據糾正措施的要求,采取糾正措施的準則應形成文件。【】
ISO10012認證要求應設計并實施計量確認,以確保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滿足測量過程的計量要求。 ISO10012計量確認包括測量設備校準和測量設備驗證。 ?測量設備的操作者應得到與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狀態有關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用于確定或改變計量確認間隔的方法應用程序文件表述。計量確認間隔應經評審, 每次對不合格的測量設備進行維修、調整或修改時,應評審其計量確認間隔。 在經確認的測量設備上,對影響其性能的調整裝置進行封印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改變。 封印或保護裝置的設計和實施應保證一旦改變將會被發現。 計量確認過程程序應包括當封印或保護裝置被發現損壞、破損、轉移或丟失時應采取的措施。 適用時,計量確認過程的記錄應注明日期并由授權人審查批準以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應保持并可獲得這些記錄。 指南 記錄短的保存時間決定于許多因素,包括顧客的要求,法律法規要求和制造者的責任。有關測量標準的記錄可能需要 保存。 計量確認過程記錄應證明每臺測量設備是否滿足規定的計量要求。 ??? 需要時,記錄應包括: a). 設備制造者的表述和 性標識、型號、系列號等; b). 完成計量確認的日期; c). 計量確認結果; d). 規定的計量確認間隔; e). 計量確認程序的標識(見6.2.1); f). 規定的 允許誤差; ?g). 相關的環境條件和必要的修正說明; h). 設備校準引入的測量不確定度; ?i). 維護的詳細情況,如調整、維修和修改等; ?j). 使用限制; k). 執行計量確認的人員標識; ? l). 對信息記錄正確性負責的人員標識; ?m). 校準和報告以及其它相關文件的 性標識(如編號); ??n). 校準結果的溯源性的證據; ??o). 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 p). 調整、修改或維修后的校準結果以及要求時的調整、修改或維修前的校準結果。 計量職能應確保只有經授權的人員才允許形成、修改、出具和刪除記錄。 應對作為測量管理體系組成部分的測量過程進行策劃、確認、實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應識別和考慮影響測量過程的影響量。 每一個測量過程的完整規范應包括所有有關設備的標識、測量程序、測量軟件、使用條件、操作者能力和影響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測量過程控制應根據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 應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法規的要求確定計量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規定要求而設計的測量過程應形成文件,并確認有效,必要時,征得顧客同意。 對每一測量過程,應識別有關的過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選擇要與不符合規定的要求時引起的風險相稱。這些過程要素和控制應包括操作者、設備、環境條件、影響量和應用方法的影響。 測量過程應在設計的受控條件下實現,以滿足計量要求。 受控條件應包括: a)???? 使用經確認的設備, b)???? 應用經確認有效的測量程序, c)???? 可獲得所要求的信息資源, d)???? 保持所要求的環境條件, e)???? 使用具備能力的人員, f)???? 合適的結果報告方式, g)???? 按規定實施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