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不銹鋼特性、用途及物理性能、力學性能和耐熱性能
產品特性及用途
SUS304:具有良好的耐蝕性、耐熱性、低溫強度和機械性能沖壓彎曲等熱加工性好無熱處理硬化現象無磁性。廣泛用于家庭用品(1、2類餐具)、櫥柜、室內管線、熱水器、鍋爐、浴缸、汽車配件、醫療器具、建材、化學、食品工業、農業、船舶部件。
SUS304L:榆林奧氏體基本鋼種,用途為廣泛;耐蝕性和耐熱性優良;低溫強度和機械性能優良;單相奧氏體組織,無熱處理硬化現象(無磁性,使用溫度-196--800℃)。
SUS304Cu:以17Cr-7Ni-2Cu為基本組成的奧氏不銹鋼;成形性優良,特別是拔絲和抗時效裂紋性好;--耐腐蝕性與304相同。
SUS316: 耐蝕性和高溫強度特別好,可在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加工硬化性好無磁性。適于海水用設備、化學、染料、造紙、草酸、肥料生產設備、照相、食品工業、沿海設施
SUS316L:鋼中添加Mo(2-3%),故耐蝕性和高溫強度優良;SUS316L含碳量比SUS316低,因此,抗晶間腐蝕性比SUS316優良;高溫蠕變強度高。可在苛刻的條件使用加工硬化性好無磁性。適于海水用設備、化學、染料、造紙、草酸、肥料生產設備、照相、食品工業、沿海設施
SUS321:在榆林304鋼中添加Ti,故抗晶間腐蝕性優良;高溫強度和高溫抗氧性優良;成本高,加工性比SUS304差。耐熱材料、汽車、飛行器排氣管管路,鍋爐爐蓋、管道化學裝置、熱交換器.
SUH409H: 加工性能、焊接性能良好高溫抗氧化性能良好能夠承受的溫度范圍從室溫直到575℃。廣泛用于汽車尾氣排氣系統。
SUS409L:控制鋼中的C和N含量,故焊接性、成形性和耐蝕性優良;含11%Cr,高溫和常溫下為具有BCC結構的鐵素體不銹鋼;因填了Ti,750℃以下有空氧化性和耐蝕性。
SUS410:馬氏體代表鋼種,強度高,硬度高(有磁性);抗腐蝕性差,不適合于嚴重腐蝕環境下使用;含C量低,加工性好,通過熱處理可使表面硬化。
SUS420J2:馬氏體代表鋼種,強度高,硬度高(有磁性);耐腐蝕性差,加工成形性差,耐磨性好;能夠進行熱處理改善機械性能。廣泛用于加工刀具、管嘴、閥門、板尺、餐具。
SUS430:熱膨脹率低成型型及耐氧化性好 適用于耐熱器具、燃燒器、家電產品、2類餐具、廚房洗滌槽。價格低,加工性好是理想的SUS304的替代品;抗英里腐蝕性好,典型的非熱處理硬化性鐵素體系不銹鋼。
榆林1Cr18Ni9Ti,0Cr18Ni9Ti,00Cr18Ni10 三種牌號鋼的相對耐蝕性為:
1Cr18Ni9<0Cr18Ni9Ti<00Cr18Ni10
但是,它們之間的強度其趨向則完全相反。
由于榆林00Cr18Ni10在耐蝕性和純凈度,易拋光性等方面的顯著優點, 除要求具有較高強度時選用1Cr18Ni9Ti和0Cr18Ni9Ti外,均應選用00Cr18Ni10超低碳不銹鋼。
這三種鋼均適宜制造耐酸容器、管道、換熱器和耐酸設備及其襯里。但是,在有氯化物而易產生應力腐蝕、孔蝕和縫隙腐蝕的條件下,不應選用這些鋼種。
榆林不銹鋼板0Cr18Ni11Nb鋼系Cr-Ni奧氏體不銹鋼。由于含穩定化元素Nb,故耐晶間腐蝕和耐連多硫酸晶間應力腐蝕性能良好,在酸、堿、鹽等腐蝕介質中其耐蝕性與含Ti的18-8奧氏體不銹鋼相近。此鋼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合成纖維、食品、造紙等工業。由于Nb較Ti不易燒損,故此鋼種多用作焊接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的焊芯,由于此鋼高溫強度較高,故還作為熱強鋼使用。
與前述18-8型簡單Cr-Ni奧氏體不銹鋼相比。Mo的合金化使這三種鋼耐稀硫酸、磷酸、各種有機酸(如醋酸、甲酸等)、尿素以及耐氯化物孔蝕的性能有明顯提高,這三種鋼中,隨碳量降低,耐蝕性增強,但強度有所下降;不含鈦的超低碳不銹鋼00Cr17Ni14Mo2,既無晶間腐蝕傾向,焊后也不會產生刀狀腐蝕。
榆林0Cr18Mn13Ni3N鋼對不同大氣環境中的耐銹性良好,只是在海洋大氣中會有輕微的表面腐蝕。在弱酸和點腐蝕環境中耐蝕性與榆林0Cr19Ni9鋼相當,但在強腐蝕性條件下比0Cr19Ni9鋼稍差。以低應力水平下耐應力腐蝕破裂性能優于0Cr19Ni9,在高應力水平下與榆林0Cr19Ni9鋼相同。對于硝酸法(65%HNO3,沸騰)和硫酸銅法晶間腐蝕檢驗,非焊及焊接試樣均能通過。
工藝性能
0Cr18Mn13Ni3N鋼的工藝性能良好,用生產常規奧氏體不銹鋼的通用裝備和技術可容易地生產出各種熱加工材和冷加工材。與常用的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相比,由于強度較高,變形抗力稍大。熱加工的溫度范圍是1150-900℃,正確的熱處理制度為1010-1100℃加熱后水冷。
榆林不銹鋼可以按組織特征、用途、化學成份、表面類別等多種方式進行分類。
常見的一種分類方法-榆林不銹鋼按其組織特征分為:奧氏體型、奧氏體-鐵素體、鐵素體型、馬氏體型和沉淀硬化型五類。榆林
奧氏體型鋼(A):主要合金元素為鉻和鎳,其次有鈦、鈮、鉬、氮、錳等。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加熱無相變,無鐵磁性。這類鋼韌性高,脆性轉變溫度低,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和高溫強度,較好的抗氧化性,良好的壓力加工和焊接性能,但屈服強度較低,且不能采用熱處理方法強化。
鐵素體型鋼(F):主要合金元素為鉻,其含量通常等于大于13%,不含鎳,有些鋼種還添加鉬、鈦、硫等。加熱時無相變,且存在加熱晶粒長大不可逆性,不能用熱處理方法改變。高鉻鐵素體型不銹鋼存在475℃和σ相析出產生的脆性,可用加熱到550℃或800℃以上然后快冷加以。這類鋼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介質的腐蝕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熱加工性及一定的冷加工性能。但缺口敏感性和脆性轉變溫度較高,加熱后對晶間腐蝕也較為敏感。
奧氏體-鐵素體型鋼(雙相不銹鋼)(A-F):在18-8型奧氏體不銹鋼的基礎上添加更多的鉻鉬和硅元素,或降低含碳量制成。其屈服強度約為奧氏體型鋼兩倍,可焊性良好,韌性較高,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及焊接熱裂傾向較奧氏體型鋼小。
馬氏體型鋼(M):主要合金元素是鉻,其含量13%以上,含碳量較高,熱處理時有相變,可采用熱處理方法強化。淬透性較高,含碳高的鋼的鋼空淬也能得到馬氏體。鋼在淬火回火狀態使用,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沉淀硬化型鋼(PH):經沉淀硬化熱處理后具有高的強度,耐蝕性優于鐵素體型鋼而略低于奧氏體不銹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