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預算建設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發的事情,這就需要造價管理者要具有動態監督的觀念,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補救措施。但是我國目前的造價管理是定額管理,是以事先確定好的造價要求為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就忽視了時間的動態性,造成了經濟和技術的分離,使得造價控制呈現不合理的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競爭也愈加激烈,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影響了相關施工材料的定價,對工程造價的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企業為了中標不惜壓低價格,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的發展,不免會沖擊了正常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進行。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只要以工程價款的結算為主要目的,因此只注重工程的施工建設階段的造價管理,經常會忽視對投資階段和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這樣不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對工程造價也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加之造價管理者管理經驗和技術水平的制約,也不能夠形成合理的造價管理機制。建設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工程竣工結算四個階段,為了對工程造價的管理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需要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認真的造價控制管理,并根據實際的需求更偏重于某個階段對于造價的管理。上文中指出了在實際的造價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下面本文就結合問題簡單的論述對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相關措施。
工程預算它是指審計人員親臨建筑物現場,對審計項目進行實地測量和觀察,從而準確地審計已完工程建設項目的實際投資情況,發現疑點,驗證事實,核實實際工程量,審定工程造價的一種方法。例如:某工程決算審計時審計人員經現場實際測量和觀察,現場測的圍墻工程量比實際工程量少68.6m;砼地坪工程量少120m2;以上兩項核減工程造價12.36萬元。它是指審計人員通過調查詢問被審計單位參與基建項目管理的知情者,通過知情人事收集整理審計信息,以證實基建工程量與工程價款的真實性、合理性的一種方法。如審計人員某年對某單位一建筑基建工程決算進行審計,通過建設單位了解到該項目地板磚為甲供材,于是,財務人員對財務報表審計時發現財務決算中已含甲供材,財務報表與工程決算中同時報了價,跟據工程造價一次性計價原則核減造價78.6萬余元。
工程預算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針對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在實際招標投標過程中,在統一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下,招標人進行工程量清單的編制與提供。然后,由投標人依據實際情況,結合工程量清單,進行初步施工方案的擬定,并結合自身情況實現自主報價。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下建筑工程市場環境的需求,無法有效促進建設工程市場的發展,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與傳統的計價模式比較而言,這種計價模式具備以下四個優點:有利于構建優勝劣汰、平等競爭的環境。
如對某單位一土建工程預算項目進行審計,審計人員通過審查發現該項目與以往審計過的某幢建筑物A的設計完全想同,經過測算該項目的經濟造價指標和部分材料指標均高出A建設工程,審計人員進一步審計發現該項工程多計鋼材16.3t;商品砼多計128.8m3。由于上年價格指數變動不大,且使用的是同一估價本,所以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只考慮價差問題未考慮價格上漲指數,審計人員核減工程造價合計15.78萬元。即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由于子目過多,審計過程中可以對工程量、金額數目較大的子目進行篩選核對,確定核實建設項目決算工程量和造價的真實性、合理性的一種審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