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劇本殺以自己獨特的兼容姿態,打破了博物館等文化場所的「條條框框」,讓文物以一種新的方式「活了起來」。甚至有專家表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5788家,就硬件條件來看,至少一半以上都有條件來做博物館劇本殺。
」毫無疑問,「劇本殺+博物館」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同樣,「劇本殺+景區」非常有利于盤活現有的旅游資源。成都寬窄巷子是為人熟知的打卡地。就在8月,成都本地的寶馬汽車4S店與寬窄巷子《十二市》劇本殺聯動,將新車與劇本殺融合。
《十二市》也是全國以城市人文為題材,與景區IP場景融合的大型實景RPG真人劇場游戲,劇情中不僅有成都民俗文化,三國文化、金沙文化等知名文化地標,也在劇本殺的體驗過程中盡數體現。劇本殺跨界融合的核心問題在于「適配」。
劇本殺+文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將一個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戲從線上搬到線下。和常見的桌面劇本殺相比,旅游劇本殺投入成本更高,容錯率也更低。
以書店為例。書店接納了劇本殺的活力,也同樣要應付它的脾氣。如何把持住書店內閱讀區和娛樂區的「涇渭分明」和「親密無間」,是劇本殺融合過程中必經的考驗。書店獨立空間的數量、大小和隔音是在與「劇本殺」合作模式中為本質也是難解決的問題:若因為玩家擾亂閱讀者的清凈,書店本體則會被瓦解,若滿足不了玩家的興致,那么二者合體的噱頭將無人喝彩。
游輪劇本殺同樣存在著玩家的非議。武漢知音號游輪引得游客紛紛打卡,但也有體驗者表示,大量玩家涌入,NPC和任務設置過于分散任務的措施,讓沉浸感「斷了片兒」;玩家合作意識淡薄,劇情走向影響因素過多;場景大運動量大,但食物和軟飲提供不足……這些細枝末節,稍不留神便成為勸退玩家的致命點。
而劇本殺與更大的文旅場景的融合,往往也意味著更大的投資體量。實景改造、劇本推廣、服飾道具、人才引培,都是「宴請賓客」前必備的「好酒好菜」。的確,劇本殺從初單一推理追兇的桌游 1.0 時代,迅速發展到以劇本游戲體驗館為活動中心的 2.0 時代,再到現在以沉浸式實景演藝為代表的 3.0 時代,無論是在硬件層面還是軟件層面,都為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環境與劇本殺的高契合度。
劇本殺和場景的融合,基本訴求在于不讓游客「出戲」,裝飾裝修的粗制濫造、道具的隨意堆砌、NPC和DM的不夠敬業,都會讓游客難以沉浸其中。二是社交需求的滿足。劇本殺賦予場館新的社交場景,相聚一堂卻互不相識的年輕人需要順暢地破冰、建立合作,這就需要在主題選擇、組隊、解密互動設計以及粉絲社群運營上有所創新。劇本殺復盤答案
三是多元化體驗的高級追求。劇本殺與場館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一味追求驚悚的「鬼屋」早已被玩家淘汰,深度挖掘劇本殺的觸點,充分擴展體驗元素成為劇本殺從業者新的風向標。
實景劇本殺產品的核心要義在于沉浸式體驗,基于硬核的IP主題,緊貼景區本身的特質和本地屬性,橫向擴展劇本項目,縱向打造劇本深度,在注重游客體驗的基本要求之上,增加與游客之間的情感鏈接,而不能顧此失彼。如此一來,要解決劇本殺在沉浸式場景內長期落地的燃眉之急,不僅需要「上好硬菜」,貼合場景及背景生產高適配度的內容,調動更多的元素去營造宏大而完整的沉浸式場景;還需要顧及持續穩定的獲客能力、規范精細的服務流程、長久地投入和經營等「軟服務」層面。
當然,在享受劇本殺跨界融合帶來紅利的同時,要注意避免「重建設、輕運營」的現象,僅依賴「網紅」「模仿」「抄襲」,只會頻頻踩雷翻車,陷入惡性循環。
一心創作劇本都是“情感本”,但他卻是一個作息嚴格、十分嚴謹的作者,“所有人都說我是老年人作息,每天早上七點半左右起床,八點開始寫,寫到11點吃中飯,下午13點開始運動,到了15:00又開始寫,寫到17:00,晚上有時看書有時玩一下,如果很忙就繼續寫。”灰灰強調自己更擅長于邏輯推理類劇本,她本人卻癡迷在賭場里觀察斷指老太太的神情,并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賭場人類學”,劇本殺復盤答案“每個城市的賭場都有自己的氣質,澳門賭場里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在那里,賭博是一件很隨意的事,就像四川人打麻將一樣,日常而平民,而拉斯維加斯的荷官普遍非常年輕,臉上有一種制式感。”陳小萌覺得寫劇本就像切一塊餅,“劇本首先需要一個整體的故事,是一整塊餅,你把它切成6塊,對應故事中你覺得會出現的角色,之后再把不同的故事分到這6個角色身上,之后根據支線再細化與填充,讓各種人物產生交集。”曹石卻會在開始創作之前首先畫出一張人物關系圖,“在寫劇本之前要先想好大綱,會把所有人物列出來,誰和誰之間的關系需要很明晰,畫完這張圖,才能開始講故事,用故事將所有人物串起來。”
“雙減”后,教培人謀求轉型,有人做起了直播,有人轉向成人教育,也有教培人將目光投向了劇本殺。“我自己喜歡玩劇本殺,但成人的游戲不適合孩子,現在有兒童劇本太好了!”、“孩子看《明星大偵探》正上頭,玩劇本殺不僅能獲得樂趣,還能學到知識,來玩。”
隨著劇本殺在年輕群體中的迅速走紅,不少90后的家長紛紛選擇帶孩子體驗兒童劇本殺。“雙減”后,教培人轉型,劇本殺與游學、夏令營以及沉浸式戲劇一樣,都成為教培行業發展的領域之一。在兒童教育領域,兒童劇本殺講出了新故事。
“區別于成人劇本殺,兒童劇本殺沒有兇殺情節,也不引導孩子說謊,更像是注重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推理游戲。劇本內容也往往會結合古詩、名著、歷史、數學等學科知識,讓孩子邊學邊玩。”一位接觸過兒童劇本殺的前從業者表示,兒童劇本殺實際上是早期寓教于樂項目“生活俱樂部”逐漸過渡到沉浸式“玩劇本”,演變而成的。
經營一家線下趣味數學教育機構的王城便是“雙減”轉型引入兒童劇本殺的教培人之一。“雙減”前,王城的校區月盈利超70萬元。“雙減”后,機構續課率驟降40%。受此影響,王城開始嘗試轉型,并引入了兒童劇本殺項目。
王城并不是個例。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培機構開始逐漸開展兒童劇本殺活動,有些機構甚至轉型成為了兒童劇本發行方。2021年10月,熊貓傳媒董事長申晨在其個人抖音賬號中提到,“近期將有望與新東方合作開發歷史知識劇本殺。
”隨后,在全國擁有500家兒童書店的連鎖品牌“約讀書房”也推出了兒童名著教育劇本殺,并在短短三個月內開展了207場活動,實現201萬元的營收。與此同時,兒童劇本殺還衍生出了較為新穎的線上場景。
即,孩子能在線上小程序完成任務獲取線索,再進入線下門店進行體驗。現在不少教培機構,舉辦一場兒童劇本殺活動的收入大概在萬元左右。劇本殺復盤答案
”安媽兒童劇本殺工作室從趣味英語教學轉向兒童劇本制作與發行,其創始人安媽介紹道,現階段,除了有100-300元/人的室內劇本殺活動外,還出現了費用高達800元/人的半日營、一日營等戶外劇本游學活動。但機遇與問題共生,在日入過萬的誘惑之下,更多的教培機構仍在觀望,兒童劇本殺也尚未規模化。
除此之外,在已經入局的教培機構中,有些機構為了銷課賺快錢,出現了劇本抄襲、劇本同質化等亂象。
這些亂象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重視。近日,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門發布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除了首次將“劇本殺”納入管理外,還突出強調了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即禁止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期外的劇本娛樂活動。
此前一直都是芒果TV在深耕此綜藝領域,并誕生出不少代表性節目。2016年,芒果TV小盒子工作室推出明星推理真人秀節目《明星大偵探》,2019年第五季同步推出衍生的益智成長真人秀《明星大偵探之名偵探學院》,三季節目豆瓣評分穩定在9.2;同年,推出衍生互動微劇《頭號嫌疑人》,兼具綜藝和電視劇屬性,反響熱烈,同時還推出了實景解密體驗秀《密室大逃脫》,并同步制作衍生綜藝《密室大逃脫大神版》;劇本殺復盤解析劇透測評真相答案兇手角色2020年繼續推出第二部《目標人物》。2021年,還將推出“盒子三部曲綜藝”之一的心理戰游戲類節目《游戲的法則》。另一邊,則是新入局的愛奇藝和優酷,在招商會發布新節目片單時,可謂是出手闊綽,大手筆投入,愛奇藝至少4檔大體量新綜,優酷也有3檔,且都邀請了頭部制作團隊操刀制作,其中吳彤《萌賊探案》、原子娛樂《奇藝劇本殺》、銀河酷娛《閃耀的偵探家族》。按照主題、嘉賓、環境、模式等不同維度,筆者將2021年視頻網站推出的劇本殺綜藝分為三大創新類型:明星嘉賓+劇本殺體驗。此類節目注重還原“劇本殺”的游戲體驗感,也就是說作為明星嘉賓的玩家,他們在具體案件中,玩得如何、表現如何,都會在節目中進行一一呈現和記錄。《萌賊探案》每期節目根據一部經典IP劇改編一段懸疑案件, 6位明星嘉賓扮演相關角色,通過游戲環節找尋線索終找出幕后真兇。《閃耀的偵探家族》節目中嘉賓參與兩天一夜的劇本殺,根據自身得到的劇本和場景中的線索進行推理,兇手需要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其他嘉賓需要配合找到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