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回收箱是舊衣販子直接的道具,而網絡店鋪及其背后的生產廠家,則是直接的幫兇。問題是,當不法商家肆無忌憚地在網絡店鋪招攬生意的時候,網絡平臺自身的監督管理機制體現在哪里?沒有黑心的買賣,就沒有對愛心的傷害,如果電商平臺能從嚴審核網絡店鋪的經營行為,公眾愛心被欺騙和賤賣的危險將大大降低。
對于普通人來說,既不可能對舊衣回收箱一一驗明正身,在多數時候也難得見到舊衣回收箱的管理者。但對于小區物業管理機構來說,這原本就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作為小區和秩序的守護者,物業管理人員理應對進入小區的舊衣回收箱進行核實,這是保障小區居民利益的前提,也是避免瓜田李下的做法——任由來路不明的舊衣回收箱坑蒙拐騙,物業管理機構有沒有從中分一杯羹很值得懷疑。
現實生活中,不少居民小區內都有舊衣回收箱,不少箱體上都印著“慈善總會”“公益環保”“愛心助學”等字樣,我家小區也不例外。對于這類舊衣回收箱,我始終懷有一種警惕心理,因為我既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誰在管理,也不知道其中的舊衣服終流向何處。盡管如此,我依然向里面投放過舊衣服。原因很簡單,舊衣回收箱上噴涂的各種宣傳語,總能喚起人們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樸素向往,甚至,日復一日對其視而不見難免會心生愧疚。
跟我有同樣心理感受的人,應該還有不少。雖然我們并不能確認這些舊衣回收箱的身份,但卻很難經得起那些公益慈善宣傳語的逼視和拷問——舊衣服原本就是一種負擔,但行好事足矣,何必多慮呢?盡管早有愛心被出賣的心理準備,我仍然無法想象,這竟然是如此賺錢的一樁生意。正如資訊中所呈現的,有生意中人不無得意地表示,這一生意可謂“一本萬利”, 年投入20萬元購買舊衣回收箱、走關系,“每年輕輕松松賺五六十萬”,如果將舊衣按照新舊挑揀后出售,利潤更高。
如果舊衣服不想放到舊衣回收箱里,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處理舊衣服,那就是賣掉它們,一般有上門回收舊衣服的企業。賣舊衣服可以通過轉轉或閑魚等平臺,但這些平臺都是針對質量相對好或者品牌價值高的衣物,買家對衣服的新舊程度也非常關心。舊衣回收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再生資源的一部分,舊衣服經過加工處理,可以作為保溫材料供北方的大棚蔬菜使用,還有隔音材料、建筑材料等等。因此可以以再生資源的身份來賣,雖然價格低,但作為處置閑置衣物的一種補充方式,換點零花錢的同時還讓舊衣物有了新的生命,可謂一舉兩得。
舊衣物放到舊衣回收箱后,在回收處理前是需要分揀的。目前國內部分企業采取半自動化分揀模式。
扔了可惜,不扔麻煩。”這是每一個 在處理衣物都會煩惱的問題。此時此刻,把衣物放到舊衣回收箱變成了大家好的選擇。社區出現的一個個綠色的舊衣回收箱。
在采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坦言,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衣物的數量逐漸增多,如何處理成了難題,設置舊衣回收箱本是為了幫助居民解決家中舊衣物無處存放的問題,主要是出于慈善濟困和生態環保的目的。不過,在實際運行中,因為受到的限制條件太多,舊衣回收的慈善濟困作用在逐漸減弱,而生態環保作用在增強。不可否認,回收廢舊衣物肯定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否則根本無法保證相關企業的持續運營。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設置舊衣回收箱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也有不少企業確實出于資源再利用回饋社會的目的進行回收,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缺乏主管部門的監管,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魚龍混雜,不排除個別企業把這當成了牟利的工具,進而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