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環境因素時,要從水、氣、聲、渣、資源和能源等五個類型考慮,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a )向大氣的排放;
b )向水體的排放;
c )向土地的排放;
d )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
e )能源的使用;
f )能量的釋放(如熱、輻射、振動等);
g )廢棄物和副產品;
h )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
確定環境因素應當考慮的與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有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 )設計和開發;
b )制造過程;
c )包裝和運輸;
d )合同方和供方的環境績效和操作方式;
e )廢棄物管理;
f )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獲取和分配;
g )產品的分配、使用和廢棄;
h )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樣性。
咨詢公司生產的 安徽黃山建筑業資質收購轉讓性價比高,廠家直銷,售后服務好,如果對我方 安徽黃山建筑業資質收購轉讓產品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更更多的資料,請盡管來電告知.我們樂意隨時提供服務。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 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于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準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準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并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乃至產品的得過的企業,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可以說,在這兩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2.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了國際貿易壁壘
許多 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其中非關稅壁壘主要是技術壁壘,技術壁壘中,又主要是產品品質認證和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壁壘。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內,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排除了關稅壁壘,只能設置技術壁壘,所以,獲得認證是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在我國“入世”以后,失去了區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嚴格界限,所有貿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術壁壘,應該引起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及早防范。)
3.節省了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為慣例,又逐漸發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個供方通常要為許多需方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供方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同時還要考慮派出或雇傭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問題,否則,花了費用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認證可以排除這樣的弊端。因為作為 方的生產企業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并獲得了認證以后,眾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對 方進行審核,這樣,不管是對 方還是對第二方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或費用。還有,如果企業在獲得了ISO9000認證之后,再申請UL、CE等產品品質認證,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品質保證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4.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國際貿易競爭的手段主要是價格競爭和品質競爭。由于低價銷售的方法不僅使利潤銳減,如果構成傾銷,還會受到貿易制裁,所以,價格競爭的手段越來越不可取。70年代以來,品質競爭已成為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手段,不少 把提高進口商品的品質要求作為限入獎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措施。實行ISO9000國際標準化的品質管理,可以穩定地提高產品品質,使企業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各國在執行產品品質法的實踐中,由于對產品品質的投訴越來越頻繁,事故原因越來越復雜,追究責任也就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近幾年,發達 都在把原有的“過失責任”轉變為“嚴格責任”法理,對制造商的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臺機床時受到傷害,按“嚴格責任”法理,法院不僅要看該機床機件故障之類的品質問題,還要看其有沒有裝置,有沒有向操作者發出警告的裝置等。法院可以根據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判定該機床存在缺陷,廠方便要對其后果負責賠償。但是,按照各國產品責任法,如果廠方能夠提供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便可免賠,否則,要敗訴且要受到重罰。(隨著我國法治的完善,企業界應該對“產品責任法”高度重視,盡早防范。)
6.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按照國際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慣例,合作雙方必須在產品(包括服務)品質方面有共同的語言、統一的認識和共守的規范,方能進行合作與交流。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第五步 確定條款刪減
刪減的原則是:不能影響滿足客戶的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責任。按照標準上話說就是:除非刪減僅限于本標準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第六步 確定文件編寫格式
體系文件有幾個方面需確定:1. 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封面;2.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規范(三階)的內頁格式<包括表頭樣式、文件層次(目的、適用范圍、定義、職責、程序、質量記錄、相關文件、附錄)、字體格式(包括字體大小、字體類型、行距、首行縮進等);3.程序文件修訂頁格式;4. 的方式是編寫一份《體系文件編寫導則》,規定好相關內容。
第7步 確立各過程的流程
收集前面所確定的程序文件和規范文件中涉及到的“流程圖”:并開會討論各流程。因為,有些流程是與幾個部門都相關的,如果不討論清楚,后面就有可能出現各部門間相互矛盾,相互之間銜接不上。各流程由相關部門根據其實際運作情況繪制。
第8步 開始編寫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編寫可以統一由比較專業的人員編寫或由ISO小組提供模板各相關部門負責各自部門的程序文件編寫。選擇后者的好處是各部門自己做出來的文件,后續在運作過程中好執行,比較切實際。各部門人一起來編,速度當然也可以快些。
第9步 編寫質量手冊
質量手冊的編寫時機在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一般的做法是先編程序文件,等差不多時再編寫質量手冊。因為程序文件沒定下來,手冊中有很多內容是不好確定的。
第10步 編寫三級文件
三級文件包括規范文件、標準、機器操作指引、規程等。
第11步 編寫、修改四級文件(表單)
對于與其它部門有關聯的表單 相互討論后再定稿。
第12步 質量體系文件審查、發布
注意以下事項:檢查各文件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各文件的內容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檢查各文件之間的是否沖突、關聯內容是否銜接得上;對應的表單及相關支撐性文件是否合理;質量手冊作為審查的重點。文件發布時嚴格按照《文件管理程序》進行管理。
第13步 體系文件宣傳、培訓并試運行
此次培訓主要針對體系文件的內容進行。讓各部門清楚了解質量管理體系對各活動的規范情況,各種流程具體怎么運作的,特別是通用的程序,如:《糾正和措施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