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質圓鋼中調質是指一種用以改善鋼鐵材料綜合力學性能的熱處理工藝。即在淬火后再經高溫回火處理。其目的在于使鋼鐵零部件獲得強度與韌性的良好配合,既有較高的強度,又有優良的韌性、塑性、切削性能等。一些合金鋼或低合金鋼必須經調質后才可獲得良好綜合性能,這些鋼也可稱為調質鋼。球墨鑄鐵調質處理后既可提高強度,又可改善硬度和耐磨性。 調質處理就是指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方法,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件大都在比較大的動載荷作用下工作,它們承受著拉伸、壓縮、彎曲、扭轉或剪切的作用,有的表面還具有摩擦,要求有一定的耐磨性等等。總之,零件處在各種復合應力下工作。這類零件主要為各種機器和機構的結構件,如軸類、連桿、螺柱、齒輪等,在機床、汽車和拖拉機等制造工業中用得很普遍。尤其是對于重型機器制造中的大型部件,調質處理用得更多。因此,調質處理在熱處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機械產品中的調質件,因其受力條件不同,對其所要求的性能也就不完全一樣。一般說來,各種調質件都應具有優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即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適當配合,以保證零件長期順利工作。

一般軸承用圓鋼主要是高碳鉻軸承鋼,即含碳量1%左右,加入1.5%左右的鉻,并含有少量的錳、硅元素的過共析鋼。鉻可以改善熱處理性能、提高淬透性、組織均勻性、回火穩定性,又可以提高鋼的防銹性能和磨削性能。 但當鉻含量超過1.65%時,淬火后會增加鋼中殘余奧氏體,降低硬度和尺寸穩定性,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勻性,降低鋼的沖擊韌性和疲勞強度。為此,高碳鉻軸承鋼中的含鉻量一般控制在1,65%以下。只有嚴格控制軸承鋼中的化學成分,才能通過熱處理工序獲得滿足軸承性能的組織和硬度。 ②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對于使用在高速鐓鍛機上鍛造的熱軋退火棒料,應該對其尺寸精度有更高的要求。 滾動軸承用鋼要求鋼材尺寸精度較高,這是因為大部分軸承零件都要經過壓力成型。為了節省材料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絕大部分軸承套圈都是經過鍛造成型,鋼球是經過冷鐓或熱軋成型,小尺寸的滾子也是經過冷鐓成型。如果鋼材的尺寸精度不高,就無法地計算下料尺寸和重量,而不能保證軸承零件的產品質量,也容易造成設備和模具的損壞。 ③特別嚴格的純潔度要求。 鋼的純潔度是指鋼中所含非金屬夾雜物的多少,純潔度越高,鋼中的非金屬夾雜物越少。軸承鋼中的氧化物、硅酸鹽等有害夾雜物是導致軸承早期疲勞剝落、顯著降低軸承壽命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脆性夾雜物危害 ,由于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從金屬基體上剝落下來,嚴重影響軸承零件精加工后的表面質量。因此,為了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必須降低軸承鋼中夾雜物的含量。

對應牌號42CRMO圓鋼 俄羅斯ГOCT 38XM、 美國AISI 4140/4142、 英國BS 708M40/708A42/709M40、 法國NF 40CD4/42CD4、 德國DIN 41CrMo4/42CrMo4、 日本JIS SCM4、 國際ISO 683/1 3 淬火規范 普通淬火、回火規范: 淬火溫度1000~1050℃,淬油或淬氣,硬度≥ 60HRC;回火溫度160~180℃,回火時間2h,或回火溫度325~375℃,回火次數2~3次。 物理性能編輯 語音 1)臨界點溫度(近似值):Ac1=730°C、Ac3=800°C、Ms=310°C。 2)線脹系數:溫度20~100°C/20~200°C/20~300°C /20 ~400°C/20~500°C /20~600°C 線脹系數: 11.1×10K/12.1×10K/12.9×10K/13.5×10K/13.9×10K14.1×10K。 3)彈性模量:溫度20°C/300°C/400°C/500°C/600°C 彈性模量210000MPa/185000MPa/ 175000MPa/165000MPa/15500oMPa 工藝規范 熱加工規范 加熱溫度1150 ~1200°C開始溫度1130 ~1180°C終止溫度> 850°Cφ> 50mm時緩冷。 正火規范 正火溫度850~900°C出爐空冷。 高溫回火規范 回火溫度680~700°C出爐空冷。 淬火、回火規范 預熱溫度680 ~700°C淬火溫度840~880°C油冷回火溫度580°C水冷或油冷硬度≤217HBW。 亞溫淬火強韌化處理規范 淬火溫度900°C回火溫度560°C硬度(37±1) HRC 感應淬火、回火規范 淬火溫度900°C回火溫度150~180°C硬度54 ~60HRC。 典型應用 適宜制作要求一定強度和韌性的大中型塑料模具。

合金鋼圓鋼 alloy steel 鋼里除鐵、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就叫合金鋼。 在普通碳素鋼基礎上添加適量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而構成的鐵碳合金。根據添加元素的不同,并采取適當的加工工藝,可獲得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無磁性等特殊性能。 合金鋼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工業上較多地使用合金鋼材大約是在19世紀后半期。 1868年英國人馬希特(R.F.Mushet)發明了成分為2.5%Mn-7%W的自硬鋼,將切削速度提高到5米/分。 1870年在美國用鉻鋼(1.5~2.0%Cr)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了跨度為 158.5米的大橋;稍后一些工業 改用鎳鋼(3.5%Ni)建造大跨度的橋梁,或用于修造軍艦。 1901年在西歐出現了高碳鉻滾動軸承鋼。 1910年又發展出了18W-4Cr-1V型的高速工具鋼,進一步把切削速度提高到30米/分。 20世紀20年代以后,不銹鋼和耐熱鋼在這段期間問世了。 1920年德國人毛雷爾 (E.Maurer) 發明了18-8型不銹耐酸鋼, 1929年在美國出現了Fe-Cr-Al電阻絲。 1939年德國在動力工業開始使用奧氏體耐熱鋼。

點擊查看新弘揚特鋼有限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