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素體不銹鋼中的相
鐵素體不銹鋼中的相主要有碳化物、氮化物,金屬間相和馬氏體相等。
(1)碳化物和氮化物
研究表明,碳和氮在鐵素體中的溶解度非常低。例如,在含鉻26%的鐵素體不銹鋼中1093℃時,碳在鋼中的溶解度為0.04%,而在927℃僅為0.004%,溫度再低要降到0.004%以下;927℃以上時,氮在鋼中的溶解度為0.023%,而在593℃僅為0.006%,因此,鐵素體不銹鋼在高溫加熱和在隨后冷卻的過程中,即使急冷,也常常難以防止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
鐵素體不銹鋼中的碳化物主要是(Cr,Fe)23C6和(Cr,Fe)7C3 .
鐵素體不銹鋼中的氮化物主要是CrN+Cr2N。
(2)金屬間相
鐵素體不銹鋼中的金屬間相主要有αˊ相和б相
① αˊ相:早期曾發現,鉻含量>15%的鐵素體不銹鋼在400-500℃范圍內長時間保溫會產生強烈的脆化,并使鋼的強度硬度顯著提高。這種現象一般稱之為475℃脆化。
不銹鋼為什么也生銹?
不銹鋼為什么也生銹? 當不銹鋼管表面出現褐色銹斑(點)的時候,人們大感驚奇:認為“不銹鋼是不生銹的,生銹就不是不銹鋼了,可能是鋼質出現了問題”。其實,這是對不銹鋼缺乏了解的一種片面的錯誤看法。不銹鋼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生銹的。
不銹鋼具有抵抗大氣氧化的能力---即不銹性,同時也具有在含酸、堿、鹽的介質中乃腐蝕的能力---即耐蝕性。但其抗腐蝕能力的大小是隨其鋼質本身化學組成、加互狀態、使用條件及環境介質類型而改變的。如304鋼管,在干燥清潔的大氣中,有 優良的抗銹蝕能力,但將它移到海濱地區,在含有大量鹽份的海霧中,很快就會生銹了;而316鋼管則表現良好。因此,不是任何一種不銹鋼,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耐腐蝕 不生銹的。
不銹鋼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層極薄而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銹蝕的能力。一旦有某種原因,這種薄膜遭到了不斷地破壞,空氣或液體中氧原子就會不斷滲入或金屬中鐵原子不斷地析離出來,形成疏松的氧化鐵,金屬表面也就受到不斷地銹蝕。
除前蘇聯、東歐和我國外,世界不銹鋼產量已達1100萬噸,而1950年的世界不銹鋼產量還不到100萬噸,40年間產量增加了10多倍。自1970年開始,日本的不銹鋼產量已超過美國,處于領先地位且一直在持續增長。不銹鋼產量中,Cr13型馬氏體鋼和Cr17型鐵素體鋼約占30%—40%,而18-8型Cr-Ni奧氏體鋼等約占60%—70%。世界上工業先進 的不銹鋼產量一般分別占本國鋼總量的2.5%-3.5% 。在不銹鋼生產中,超高功率電爐、爐外精煉、連續鑄錠(包括薄板坯連鑄)、熱連軋或新型爐卷軋機、冷連軋、連續酸洗熱處理和連續保護氣氛光亮熱處理,以及各種質量檢測手段等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已日益廣泛采用。大型化、高速化、連續化、自動化是不銹鋼生產工藝、裝備的主要發展方向,國外已能大量生產和供應的不銹鋼材有:寬度達2m的冷軋薄板,包括鏡面板、彩色板、花紋板、涂層板等;寬度達3m以上的熱軋中板;厚度可達300mm以上的熱軋厚板;直徑大到1m以上、小到0.1mm的無縫管以及各種規格的焊管( 直徑可達2m);厚度約0.05mm,寬度可達1m的不銹鋼箔。美、日等國所生產的不銹鋼材中,冷軋薄板和帶材約占60% 。(板、帶材共約占70%);管材約占4%-5%(其中焊管在日本已占不銹鋼管產量的60%左右);線材約占8%-9%;棒、型材約占10%-11% 。
那曲不銹鋼板表面本色白化處理加工工藝
不銹鋼板表面光潔,有較高的塑性、韌性和機械強度,耐酸、堿性氣體、溶液和其他介質的腐蝕。它是一種不容易生銹的合金鋼,但不是 不生銹。廣泛用于化工、食品、醫藥、造紙、石油、原子能等工業,以及建筑、廚具、餐具、車輛、家用電器各類零部件。
常用的不銹鋼板表面處理加工工藝主要有表面本色白化處理,不銹鋼板表面本色白化處理,是指在對不銹鋼板加工的過程中,經卷板、軋邊、焊接或經人工表面火烤加溫處理, 不銹鋼板面出現黑色氧化皮。該種堅硬的灰黑色氧化皮主要是NiCr2O4和NiF兩種EO4成分,以前通常是使用 和硝酸等強腐蝕方法去除。但該方法本錢花費大,環境污染強,有害人體,且腐蝕性較大,所以正在被淘汰。
不銹鋼板經過處理后,由于表面光滑,易於再研磨,使表面更加光亮,用途廣泛,如餐具、建材等。